笔趣阁 > 列国纪事 > 第七十三章 东海奇缘

第七十三章 东海奇缘


  吉日吉时,齐景公与晏婴、梁丘据一行,在五百甲骑护卫下,开始了东海之旅。

  数日后,景公一行到达纪台,人困马乏,加之天气闷热,便在纪台村附近安营歇息,埋锅造饭。

  村中长老前来拜见国君,献上当地的土产、野味。景公问起纪台村的来历,老人回答说:“我听祖父讲,当年桓公东征莱夷,路经此地,听到莱夷人的酋长死了祖母,正在办理丧事。于是便取消了那次征伐,并且让士兵用战袍包来泥土,堆成祭台,为酋长的祖母设立灵位。桓公亲自带领将士祭祀,向大家解释说:重丧加身的人是不能讨伐的,他们失去亲人,已经陷入绝望和悲痛之中,只有宽恕他们的罪过才是合乎礼的。后来,莱夷的酋长知道了这件事情,主动跑到临淄,拜见桓公,做了齐国的臣属。由此,这个地方就有叫‘祭台’了,桓公驾崩以后,为了纪念他,又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景公感慨地说:“寡人的先祖可真了不起啊!”

  晏婴说:“这正是桓公的圣明之处。不然,他怎么能以微弱之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呢?”

  景公听说老者已经八十五岁高龄,遂说:“托您的吉言,请为寡人祝个福吧!”

  老者说:“祝愿国君长命百岁,使齐国永远安宁富强!”

  景公很高兴,说:“请再祝福一次!”

  老者说:“愿君主的子孙都跟小民一样,活到八十五岁以上!”

  景公兴奋地说:“讲得真好,请为寡人第三次祝福吧!”

  老者说:“愿主公不要得罪庶民百姓……”

  景公不高兴了,说:“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呢?绝对不会!这一

  点寡人最清楚不过了,普天之下,只有庶民冒犯君主,岂有君主得罪庶民之理!”

  晏婴见景公不悦,劝谏说:“请主公恕臣直言,大凡儿女有了过错,父母和长辈就会教育他们;百姓触犯了刑法,辖区的长官就会治他的罪;地方官吏有了过错,君主就会派身边的大臣去处治他们。但是,如果君主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心民间的疾苦,使百姓遭受磨难,又该由谁去处治呢?老人是在警示主公啊!您想过没有,夏桀、殷纣的罪过是由谁处治的?难道不是被庶民百姓除掉的吗?”

  景公顿悟,惶恐地说:“寡人糊涂啊!竟连这么明白的事理也未能悟出来。我一定铭记老人家的三祝之语,做一个百姓喜欢的国君!”于是将纪台的土地赐予老人,让他的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繁衍生息。

  老人感激不尽,稽首谢恩说:“小民无以报答君主的恩德,这里有几年前偶然得到的一件宝物,想献给君主。”

  景公笑道:“老人家,您能有什么宝物啊?”

  老人捧出一尊金壶,奉献给景公。

  景公接过金壶,看了一番,又递给晏婴说:“壶上有许多铭文,请相国辨认。”晏婴仔细看了一会说:“这应该是当年纪国祭祀用的神器,距今至少也有上百年了。”

  因壶盖与壶身粘连得很紧,梁丘据拿来利刃,撬动封口,揭开了壶盖。看见里边放着两块精致小巧的白玉笏板,上面刻有朱笔文字,颜色十分鲜亮。

  晏婴说:“原来是两幅丹书啊!”随口念道:“食鱼无反,勿乘驽马……梁丘大夫见多识广,解释一下如何?”

  梁丘据喜欢显摆,接过丹书审视了一下,说:“意思很明白,第一句‘食鱼无反’,大概是说,吃鱼不要翻鱼身,否则,乘车就会翻车,撑船也可能翻船,这是他们的忌讳之语;第二句‘勿乘驽马’,这是大白话,谁都知道,出行一定要骑好马,因为驽马既跑不快也没有耐力呀!”

  景公赞叹说:“没想到梁丘据也长见识了!”

  晏婴笑了,说:“主公,他是照着葫芦画了个瓢,貌似神非呀!”

  景公说:“是吗,那应该作何解释?”

  晏婴接过丹书,解释说:“食鱼无反,就是说,国君不得鱼肉百姓,耗尽民力,否则,就会官逼民反,危及宗庙社稷;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可宠信奸佞小人,同时,也提醒臣子,不得向君主举荐无德无能之人,以免误国误民啊!”

  景公说:“对对,应该是这个意思,还是先生的分析深刻呀!不过,既然纪国有如此严明的警世丹书,为什么很早就灭亡了呢?”

  晏婴说:“纪人亡国,自有其原因。臣下听说,‘君有道,悬之闾。’就是讲,国君若有精辟独到警世名言,就应该高悬明镜,昭示天下,使国人都能遵照执行。但是,纪国犯了大忌,虽有丹书警句,却密封于金壶之中而不去实行,自然要亡国了。”

  景公感慨地说:“先生言之有理,金壶丹书的教训,寡人一定铭记在心。回去以后,寡人要把它展示给齐国臣民,让大家都认真感悟其中的道理。”

  梁丘据很惭愧,说:“梁丘据愚笨,至死都不能赶上相国啊!”。

  晏婴说:“梁大人过谦了。我听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婴并非异人,只是常做而不停,常行而不止罢了,怎么能说赶不上呢?”

  次日,景公辞别乡老,继续赶路。

  齐景公有五个儿子,公子寿、驹、黔、驵、阳生。他们的师傅都是拥有百乘兵车的当朝重臣,晏婴是阳生的师傅。有一天途中休息时,景公见身边无人,便问晏婴说:“寡人让您辅佐少子阳生,近来可有长进?”

  晏婴说:“公子阳生为人坦诚,勤学善思,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只是性情桀骜了一些,不过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一定会成熟起来。”

  景公很高兴,鼓励晏婴说:“继续努力吧!寡人准备把您教的这个孩子立为太子。”

  晏婴疑惑地望着景公,问道:“主公是否对其他几位师傅也讲过同样的话呀?”

  景公神秘地笑了,说:“看来什么事也瞒不过先生啊!您猜对了,寡人对他们也说过大体相同的话。主要还是想鼓励大家,尽心尽力地把五个孩子都培养成人,先生以为有什么不妥当吗?”

  晏婴说:“恕臣直言,主公这样做,将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君主让臣下辅佐公子,谁敢不尽心尽力呢?可是您忽略了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如今辅佐公子的人,包括我晏婴在内,都是地位显赫的公卿大夫。如果每个人都对他辅佐的公子说:‘努力吧,国君将立你为太子。’结果会怎么样?必然造成朋党分立,手足相残的局面!”

  景公恍然大悟,说:“先生肺腑之言,让寡人诚惶诚恐……然而话已出口,如何是好?”

  晏婴笑着说:“这不难,回宫以后,主公可下一道诏书,传令各辅佐大臣,恪尽职守,以先王的礼制教导公子,有胆敢私议册立太子之事者,诛灭九族!”

  景公开心地笑了,说:“好,过去说的那些话,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经过十几天长途跋涉,景公一行终于来到东海之滨。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看见往来穿梭的飞鸟,景公偶发奇想,问晏婴说:“天下有极大的飞禽吗?”

  晏婴说:“有啊!主公说的那种飞禽,名曰大鹏,翱翔于浮云之上,背凌苍天,尾偃云端,身体隔断天地,翅膀还不知道伸向了何方,主公相信吗?”

  景公连连称奇,说:“那么,天下有极小的飞虫吗?”

  晏婴说:“有啊!就在这东海岸边,有一种极小的飞虫,它们在蚊虫的睫毛上筑巢,往返飞舞,产卵无计,而蚊虫不觉。但不知其名,东海渔翁说,此虫名曰焦冥,主公相信吗?”

  景公大笑说:“东海渔翁大概是先生梦中所见吧?”

  晏婴指向东海说:“他在那儿……”

  于是,景公见到了田穰苴。

  景公与穰苴谈论军事,穣苴有问必答,深得要领。景公非常满意,任穣苴为司马,授予大夫爵位。


  (https://www.biqwo.com/dudu/2/2786/148038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