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代的平凡日子 > 洗三

洗三


  一大清早,天蒙蒙亮,鸡刚打鸣,一家子大小陆陆续续都起来了。

  赵氏妯娌不敢让大姑二姑做事,妯娌四个一起挽袖进了厨房,凭是在家时候怎么娇养的姑娘,嫁到婆家,规矩地伺候公婆叔伯小姑子,不敢有丝毫怨言。

  孙氏生火,赵氏淘米煮粥,孟氏和面,张氏择菜,占了肉馅赵氏他们很快的包起包子来。

  做好了早饭,一家老小洗漱完,摆好早饭,这边公爹丈夫他们先吃,她们几个又一人拿了帕子,一个端了米粥馒头,一个打了洗脸水,去服侍王氏洗漱用餐。

  到了上房,赵氏她们先给王氏行了礼,问王氏安,听王氏唤,赶忙进去,王氏已经穿好衣服坐在床上。

  宁莉半夜起了次夜,还睡的迷糊,赵氏,拧干了帕子递给王氏,王氏接过擦了脸,张氏将恭桶拎出倒掉。

  孟氏拿了一个篦子,道了声:“娘”,见王氏点了点头,便缓步走上前给王氏梳发,待王氏洗漱好,孙氏把早饭摆上桌子,倒好茶水,服侍王氏漱口吃饭,王氏用完,她们才收拾干净,出去吃饭。

  大溧朝自古讲究孝道,尤以读书人家为甚,曹家虽不是官宦世家,但有一个举人老爷和秀才老爷,算是出息的躬读之家,遂特重孝道,一点一滴都要尽心恭顺。

  早饭过,金乌破云而出,从东方升起,阳光透过树叶射到院子里,院子被打扫的焕然一新。

  老曹头带着几个儿子和孙子用红纸贴了双喜字,大门两旁也被挂了长长的鞭炮。

  妮妮出生那天就给亲戚送过了喜蛋,今天要请的客人主要有兄姐,妮妮老舅他们,老曹头进屋里换了身新衣,等在堂屋,不多会,自己的大哥大嫂杜氏姐妹,二哥二嫂都早早的来了。

  曹大伯一进院子,就跟自己弟弟道喜,弟弟好福气,曹二伯也围上来贺喜弟弟。

  文远兄弟给大伯二伯行了礼,曹大伯历来最是喜爱文远,疼文远尤胜过自己的那些个女儿,见到文远更是高兴的拉着他和弟弟到堂屋坐下细聊。

  大小杜氏和马氏帮起赵氏她们准备宴席。

  说起来,宴请的都是自家人,菜色无需准备的太丰盛,因着公公吩咐置办几桌像样的席面,这时大杜氏问席面上弄些什么菜,赵氏她们便将商量好的菜单给伯娘说了,烧肉,炖鸡,蒸鱼,做蛋羹,在做四样小炒,最后熬老鸭汤做菜面,俗称“面”。

  杜氏听完便笑开了嘴,“这席面真丰盛,平常人家男儿寻常也只是做一顿菜面,你妹妹有福气,生来就是来享福的,今日我们是占了她的光。”

  马氏也笑道:“吃得这等好席面,我可要好好疼疼小妮妮,真是生来就带福气的。”

  孟氏微微笑道:“伯娘瞧瞧可还行,原是不需这样备的,公公说今日都是自家亲戚,需制得好席面给亲戚吃来热闹。”她这样说并非真的如此,不过是稍微掩饰下,怕别人家说出去难听话,赵氏她们自是明白,看着杜氏寻来的目光,俱都点头。

  大小杜氏脸色稍缓,放下强笑,换上慈善的笑的上前帮忙择菜洗刷,马氏则是去了厨房烧火。

  杜氏有十多个女儿,婆婆不待见她们,时常饭都不给她们吃饱,更别说了,这样祈福的仪式不知是多好的命才能享受,同样是曹姓的女儿,她们的女儿不受待见,老三却要给惹公婆厌恶的女孩,这让她们心里嫉妒不平。现听说好席面不是为了赔钱的丫头准备的,而是老三为兄弟亲戚备的,心里面稍稍平静下来。

  马氏虽也只生了女孩,但她好性又是老曹头他们兄弟的表妹,虽受了婆婆的气,但有公公舅舅丈夫表兄们拦着,并未受什么重的,她心中历来是依靠喜爱自己的丈夫表兄亲人,虽然是侄女,心中也为表兄侄女高兴。

  大杜氏接过赵氏位置,吩咐众人先烧水擦洗,又请了他二伯过来在院子里之支了两口大锅,马氏此时又在院子里烧起火来,众人把碗碟洗好,杜氏又吩咐张氏杀鸡宰鸭,烧了整整两大桶热水来拔毛,处理干净,赵氏孟氏切菜,孙氏洗菜摆盘,那边大杜氏掌勺,小杜氏站大杜氏下手递菜。

  不过多久,曹大姑带着丈夫儿子媳妇孙子孙媳妇一干家人来到,曹大姑排行老二,是曹老头的姐姐,嫁到隔壁村刘家,有三个儿子。不过多久,曹大姑带着丈夫儿子媳妇孙子孙媳妇一干家人来到,曹大姑排行老二,是曹老头的姐姐,嫁到隔壁村刘家,有三个儿子。

  “大姑来了”虎子和狗蛋带着伦端他们站在门口迎客,看到大姑一家人,迎上前去大声的打了招呼。

  堂屋老曹头听见声音,忙出来迎,“大姐,姐夫到了,快进来堂屋坐,之岩,之庆,之嘉快进来吧。”

  “给舅舅道喜,舅舅真是宝刀不老,可喜可贺,外甥佩服,”曹大姑的小儿子之嘉,比虎子大三岁,常来舅舅家玩耍,向来敬爱自己这个舅舅,老蚌生珠鲜闻乐道,殊荣让自己老舅得了,他更加高兴,早早的帮忙家中喂马套车,和家人早来舅舅家贺喜。曹大姑也一脸笑的盯着弟弟看,弟弟比他小七岁,今年也五十五了,不想还能有个老来子,曹大姑夫妻都觉得是有福气。

  老曹头见到姐姐侄子也高兴,喊大丫端来瓜果点心给孩子们吃来解馋,自己和姐姐,姐夫坐着聊天。

  刘姑父问了今年庄稼怎么样,老曹头一个劲的点头说好,老曹头又问了姐姐家的庄稼,刘姑父说还可以,今年雨水充沛,庄稼长势旺盛,说起来大家心里都觉得轻松高兴。

  之嘉他们兄弟和文会文敬聊些镇上的见闻,曹大姑家里近年在镇上也开了间铺子,卖些日用百货,店里交给长子之岩,二子之庆管理,刘姑父是打猎的好手,经常带着之庆上山打猎,之前还打过一头四五百斤的野猪,之庆也遗传了他一身的本事,时不时长进山猎些山货,放在自家铺子卖。

  他们吃着糕点瓜子聊的热火朝天,曹二姑带着丈夫儿子们,听说大姐已经先到了,便迫不及待的带着一家来到堂屋,曹二姑嫁的好,家在镇上,丈夫家里是卖猪肉的,她家中公婆只有丈夫一个独子,家中老什物件铺子自是都给了他们,生活一直都是富足有余,因为她嫁过去很快就给公婆生了个胖孙子,后又接连生两,得公婆看重,能够经常拿些东西帮助娘家,只是家中事帮,多久都不得见自己的姐姐,很是想念。

  曹二姑的三个儿子,给舅舅们见礼,便和表兄们攀谈起来,文远他们在镇子上读书时,经常被姑姑叫道家中吃饭,因为姑姑担心侄儿们读书熬干身体,经常给他们开个小灶,做肉给他们来吃,他二姑家中的三个兄弟,最大的叫朱晨芳,比文远还要大两岁,今年三十二了,娶了妻子也生了两个儿子,老二叫朱晨奋,跟文远一般大,三十岁生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小子朱晨旺比文会大一岁,生两个儿子,都长的肥壮宽胖,最像朱二姑父。三兄弟被母亲教导自小就和舅舅家的表兄弟亲热,在镇上也经常寻到一起玩耍。

  这边厢聊的热火,那边厢虎子他们正把自己舅舅王氏兄弟王辅仁夫妇并表哥侄子往屋子里迎,王氏娘家在镇子的北边王家村上,村子很大,百姓都姓王,王氏娘家是村里的富户,王氏在家里也是娇养着的姑娘,得父母疼爱,一家人担心自己姑娘嫁到别人家受婆婆搓磨,加之妹妹经常到家哭诉家中香火不继,想将侄女嫁给三子正信,王氏的面向好,算命的说命中有贵,王父疼爱妹子女儿,就把王氏许给了侄子。

  王舅舅家中有三百多亩地,又有一个豆腐坊,平时镇上酒楼菜馆四邻八乡都吃用他家的豆腐,豆腐坊是祖传下来的手艺,经营得利,到王氏弟弟手里又扩建一倍,又在镇中买了铺面租出去收些利钱,几辈人经营制得颇丰家私。

  王舅舅只有一个姐姐,父母就姐弟两个子女,对他两个异常疼爱,王舅舅也很敬爱姐姐,虎子去报喜时候听说姐姐没有奶水喂养小侄女,特到邻村寻了一头专门产奶的小牛,听说这牛下的奶产妇和小孩子喝了都滋养身体,这次牵来给姐姐。

  小奶牛才刚下奶,不同于已经老的牛,更健壮,被虎子接过迁到院中,大人们在一起叙话,孩子们都围在一起看奶牛,伦芳伦参他们抓了把鲜草递到牛嘴,那牛就着手就吃起来,二姑家的小胖壮壮非常爱玩,胆大的捉住牛角,那牛居然也不气奋,只是抬头呆呆的看了小胖一眼,又俯下头吃起伦芳手里的草来。

  文会跟着岳家做生意,有次去北方在市场见到了专门产奶的牛,见舅父买的牛正是那奶牛,就笑着给众人解惑:“舅舅买的牛,是专门产奶的奶牛,这种牛只在草原上有,稀少不多见,北方倒是有人家买来喝牛奶,观这牛刚刚长大下奶,正是好牛,他产的奶水对婴儿最好!”

  王老舅接着甥儿的话连连说是,和姐夫一起走进堂屋,问了姐姐侄女,又另妻子冯氏带着媳妇去看望王氏和侄女。

  曹老舅的姑姑就是老曹头的母亲,同老曹头兄姐几个都是表兄妹关系,自来亲切,不是外人,一家人重新坐下,曹大姑曹二姑打趣表弟会经营豆腐铺,说给姐姐买了奶牛送来,怎不也疼爱下表姐们,要表弟过几天送最好的豆腐家去吃,王舅舅笑呵呵的连连答应表姐们。说话间很快就到了时间,院子里,大杜氏命狗蛋他们摆好桌椅板凳,分为三桌,上了席面。

  等着吉祥姥姥坐着马车上门,请了吉祥姥姥上座,虎子将门口的鞭炮点燃,众人落座,开了宴。

  吃喝完毕,离席后杜氏他们也不捉急收拾,这时候正是正午,金乌挂在正南,赵氏领着吉祥姥姥到王氏房里的外间正厅中,设下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又捧一个木制的香炉,装上小米,插上香烛,在十三个神像下面点一根红烛,红烛下面放上敬神的黄钱,元宝,千张等,又在王氏卧室的炕头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端来三碗桂花缸炉芝麻红枣栗子糕各色时令瓜果供上。

  一切准备妥当,王氏抱着吃饱的宁莉坐在里头,一众婆娘媳妇子连着大丫二丫站满了外厅,吉祥姥姥用清水洗手,接着上香叩首。命赵氏将将盛有以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以及一切礼仪用品均摆在炕上,众人移步产房。

  这时,吉祥姥姥把宁莉一抱,宁莉一直醒着,看见一大群人,知道这是王氏刚才念叨的,配合的让吉祥婆婆给她脱衣服,很乖的呆在水盆里坐着,依尊卑长幼顺序大杜氏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这就开始“添盆”。众人把准备好的东西从怀里掏出来。

  这时候大家格外注意别个都是添的什么,一时间都看向大杜氏的手里。

  大杜氏面上端笑,伸手飞快的把一块米粒大的角银抛到盆里,虽然手快,但是吉祥婆婆长干这个,还是看清,未露不快,满脸喜气地唱和:“白银如米富贵天成,细水长流,伶俐聪明”,说的大杜氏尴尬不已,曹老大是给她一两银子,让她给侄女添盆,她面上答应,回头又悄悄剪下米粒大的银子代替,本来做的隐晦这回被这喜婆子点出,众人面前她最要面子,端着脸站着,呵呵干笑。

  接着马氏舀了一勺水,往盆里仍了一两银锞子,吉祥婆婆又唱了句贺词,曹大姑给了一个银簪子做添盆,曹二姑也往盆了扔了一副银手镯,王舅妈按照丈夫的意思,放了一对金银锞子,富贵人家有种说法是盆里有银有金就是金窝银窝,预示着得享富贵。长辈添完,才轮到赵氏他们,赵氏往盆里放了快玉佩,孙氏放了一对金耳环,孟氏放了一个玉镯子,张氏放了一颗红枣样式的银锞子,吉祥婆婆喜得,连连唱和,吉祥话不要钱的蹦出,说的众人高兴符合,大丫二丫也放了做针线攒点私房银子,余者添些枣儿、桂元、栗子,大葱之类的喜果,吉祥姥姥也高唱的祝贺:“早儿立子,连生贵子,聪明伶俐。”

  “添盆”后,吉祥姥姥便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说了句祝词,接着板过宁莉的小身子给宁莉洗澡,这时候天气已经如东,屋里很冷,身体易受凉,汗毛直竖,宁莉担心自己的小身体不禁冻,哭喊起来,吉祥姥姥并不理会,一边洗,一边念叨祝词,什么“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

  随后,用艾叶球儿点着,以生姜片作托,放在宁莉脑门上,点了火折子,用大火炙一炙,因火团太大,宁莉害怕,哭的更厉害了。最后不知这个吉祥婆婆用什么手法,居然一点不疼。接着吉祥婆婆从托盘里抽出了个银梳子,边梳着宁莉头上的发边高声说着贺词,说的太快,只听见她用鸡蛋往婴儿脸上滚滚,说“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洗罢,把宁莉捆好,用一棵大葱结结实实地往宁莉小身子上打三下,说:“一打聪明,二打灵俐。”随后叫赵氏把葱扔在房顶上。拿起秤砣几比划,说:“秤砣虽小压千斤。拿起锁头三比划: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再把婴儿托在茶盘里,把金银锞子首饰往宁莉胳膊腋下一掖,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最后用小镜子照了宁莉的屁股,说:“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又把几朵大丫剪的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一筛,说道:“栀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儿的……”

  洗完把王氏把宁莉重新包好,吉祥姥姥就把娘娘码儿、敬神钱粮连同香根一起请下,送至院中焚化。在用铜筷子夹着“炕公、炕母”的神码一焚,说道:“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给你;送贵男,送贵女。”然后,把灰用红纸一包,压在炕席底下,说是让他(她)永远守在炕头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

  随后王氏命赵氏请姥姥收了“添盆”的金银手饰以及糕点瓜果等。吉祥姥姥就是给王氏接生的收生婆婆,这次做吉祥姥姥得了许多好处,高兴的好话连连,说的众人又是一通高兴,才坐着马车带着东西家去。结束,众人又坐在一起谈笑,至傍晚才一一道别离去。


  (https://www.biqwo.com/dudu/58/58755/315053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