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的师父是九叔 > 第六章 传道授篆 中

第六章 传道授篆 中


  (《上清大洞真经》天残放到作品相关里了,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一眼!)

  林桓见秋生退下,便主动走了过去,等待起四目的考核。

  “慢~!”

  就在这时,那罗道士的身影去而复返,捂着肚子踉踉跄跄的跑了进来,一副快要拉得虚脱的样子。

  “罗师兄,你无碍吧,要不要让九师兄给你找间屋子,躺下来歇息片刻?”四目沉声问道。

  “哈哈,没事没事,小问题而已,事关我茅山传承,怎么能因为拉肚子而耽搁呢!”罗道士苍白的脸上挤出一副笑容说道。

  “好吧,那师弟我可就继续了!”

  既然对方都说没事了,四目也就点了点头不再去管他。

  “林桓,你解释一下《道德经》后十章所含之意和...”四目扭头对林桓说道。

  “等等~”罗道士突然出声打断了四目的话语。

  “罗师兄这是何意?”四目有些不悦的看向罗道士。

  “四目师弟第一次下山,想来经验有些不足,在这经意考核上有些过于单薄了啊,不如这次让师兄我来如何?”罗道士摸着小胡子说道。

  “这怕是不合规矩!”

  四目直接摇头拒绝道,开什么玩笑,这罗胖子明显是不怀好意,他脑袋秀逗了才会让对方顶替自己。

  “还请三位师叔定夺!”

  罗道士见四目不答应,当下便对三个老道士一稽首,请示起来。

  几个老道士闻言互相对视了一眼,当中的一位便点头说道:“可!”。

  “这...”

  四目语塞,不知该说些什么,他心中已经知道,几位师叔怕是对自己的放水行为感到不满了,所以才会同意罗道士的请求,他要是再争锋相对的话,只会让几人的考核更为艰难。

  “嘿嘿嘿,四目师弟不好意思啊,千万不要怪我,毕竟师兄也是为了我茅山传承考虑嘛~”罗道士抖了抖嘴唇上的小胡子,得意的对四目说道。

  “哼!”

  四目冷哼了一声,看都不看罗道士一眼,甩袖走到了九叔一旁。

  “师弟喝茶便是,这种小人不用放在心上!”九叔上前拍了拍四目的肩膀,轻声和其说道。

  “哦?”

  四目闻言看了看九叔的表情,见其并不像说谎后奇怪了起来,这个叫林桓的弟子究竟有什么本事,竟能让师兄有如此信心,他眼下倒是要好好瞧上一瞧。

  “林桓是吧,你两个同门已经考完经意,虽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通过的,但在我这里,你可别想那么简单就蒙混过关了!”罗道士指桑骂槐的对林桓说道。

  一旁的四目一阵脸黑,这话可是在打他脸呢,正要上前理论时却被九叔一把拦住,随后在其解释下醒悟了过来,这逼绝对实在给自己挖坑呢,等的就是他上前理论,好趁机让秋生文才二人从新考核,忍住忍住,一定不能让他得逞。

  罗道士见四目醒悟了过来,心里顿感一阵可惜。

  “呵呵~,还请师叔赐教!”林桓这时语调奇怪的干笑了一声,对罗道士说道。

  “哼,小小年纪倒是牙尖嘴利!”

  罗道士闻言气极,他虽然不懂呵呵这两字在后世已于傻.逼无异,但这话中嘲笑之意他还是能听出来的。

  可明知是在骂他,罗道士却也无法指责林桓一句,因为这话中确实没有一个辱人的字眼,反而颇有礼貌和敬意。

  “我问你,可读过《上清大洞真经》?”罗道士瞪着眼睛问道,想要为难林桓一番。

  “读过”林桓淡淡的回答道,心里却是仔细回想起来。

  《上清大洞真经》,又名《三十九章经》,乃天尊所传,是道教上清派的代表经典,上清派称之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世间传说若得《大洞真经》,不须金丹之道,读之万遍,便可成仙,因此历代传授不绝。

  此经被上清派奉为诸经之首,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上清派的修习方术。全书39章,以歌诀形式叙述了道家存神法。而且经中的穴位名称及气血津液、人体结构观念,多与传统医学相通,对研究道教的养生气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前世林桓中二病最重之时,便整天想着修道成仙,对于这种捷径自然不可能不研究一番,可用了一年时间将此经读过万遍后,也没有丝毫要成仙的迹象,后来想想也觉得十分可笑,仙若是那么好成,这世上岂不是到处都是神仙了。

  重生于此世后,林桓也在九叔的书架上看到过这本书,问及其意,九叔也只是摇头说先不要看这本书,日后便会与他解说,让林桓摸不清头脑。

  “既然读过,那你便将其全篇背诵下来吧”罗道士恨恨地说道。

  四目闻言面色一变,忙扭头看向九叔,见其摇了摇头后,忙出声阻止起来。

  “等等,罗师兄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了,大洞真经虽不禁未入宗门弟子观看,但其文晦涩难懂,一般只有入门弟子才去解读,用于入门考核过了吧”。

  “既然不禁未入宗门弟子观看,又是我茅山上清诸经之首,那也就是说可以用于考核,师弟若有不满可向三位师叔禀报!”

  罗道士横了四目一眼,言语间充满了理直气壮地态度,我就是抓住了漏洞,你能奈我何?

  “你...”四目气的说不出话来,当即便准备向三位师叔抗议。

  这时,林桓突然开口出声,让屋内众人都是一惊。

  “高上虚皇君曰:元气生于九天之上,名曰辟非。辟非之烟下入人之身而为明梁之气,居人五脏之中,处乎心华之下。此至气之所在,长烟之所托。能知辟非之由者,乃得领祖太无。领祖太无者,尽体虚玄之大,冠道素之标矣。......”

  “上皇玉虚君曰:......”

  ......

  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林桓将《上清大洞真经》通篇背诵了下来,除了开始因回想有些慢外,后面简直可谓是神速。

  “我已背诵完毕,师叔可否满意?”林桓清了清发干的嗓子,对罗道士微微笑道。

  “哼,只会一部大洞真经算不得什么,要入我茅山还差些火候呢!”罗道士故作不屑的说道,随后全然不顾四目抗议再次提问起来。

  林桓自然不怵,真要论起来,他研习各种道藏的时间可丝毫不差于对方,而且还有极大的优势,在这个时空被各家佛门道派视若珍宝的典籍,在后世的网上可是一搜就是一大堆,虽然没有那些珍本秘法,但基础量他绝对是完爆对方的。

  两人这一问一答,又是过去了半个小时,最后在三个白发老道的干预下,才算停了下来。

  ;


  (https://www.biqwo.com/dudu/54/54275/285417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