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妈咪托福 > 1931-1945日军步兵师团建制

1931-1945日军步兵师团建制


  1931-1945日军步兵师团建制及其武器配属(全文转载)http://blog..cn/s/blog_01c7fcd90100w9uw.html

  在1931年的和平时期,日本拥有17个师团,约30万人的兵力。这些兵力对于当时日军所扮演的角色来说是足够的。但是1931年9月开始,随着日军在满洲作战的深入,为了应付新的形势,其军队规模也开始相应扩充。1937年9月,中日战争爆发初期,日军规模已经扩充至24个师团。次年,为了应付前方庞大战线的苦战,日军扩充至34个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伊始,日军已拥有51个师团的兵力,其中27个师团驻扎在中国,13个师团驻扎在中蒙边境尚以防苏联红军可能发动的突袭。在太平洋战场的日军攻击部队的总数约为40万人。

  日军高级指挥部门的结构日本天皇不仅是全日本的领袖,也是武装部队的最高指挥官。1926年,裕仁天皇即位,取年号为“昭和”。(意为“普天太平”)之意。在天皇和时任实权派的授意组织下,日军建立了大本营,由最高军事参谋部和最高将领委员会辅佐协助。(自从陆军统治日本政府所有机构起,大本营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军队指挥部门的官僚,而与和大本营权利平行的机构如内阁和国会则没有什么关系)

  日军的命令链条是从大本营的总参谋部下达到各个由元帅或者高级将领指挥的作战集团(例如:中国派遣军)。每个作战集团下辖两个以上的编有番号的“地区军级部队”。每个大将或者中将指挥两个以上编有番号军级陆军部队和一支航空部队。(例如:华中前线派遣军下辖第11,第13和第23军)在西方的定义里,一支军级部队应由一个中将统率,下辖两个以上的师级部队和一些独立的辅助性质的旅级部队或其他作战单位。每个步兵师则是由一名少将统率指挥。

  日军的步兵师团日本步兵师团的建制有A、B、C三种不同的类型。其中“A”型是加强型,“B”型是标准型,“C”型是特种型。“B”型师团。“B”型师团是日军的标准步兵师团。下辖了三个步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一个侦察大队和一些小股的分支辅助部队(例如:通信部队,医务部队,军衔维修部队,兽医部队,水源净化部队和防化部队等等)这些“B”型师团的组成可谓多种多样。有的师团有骑兵部队却没有半机动半摩托化的侦察部队。有的师团下辖轻型坦克中队,或作为师团战斗力的补充,或取代了该师团内的侦察或骑兵部队。还有的师团下辖山地炮兵联队却没有野战炮兵联队。总之,日军师团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其所处的不同时期,所驻守的不同抵御来进行调整。番号不同的师团也有着各自的地域性守卫任务,他们下辖的番号不同的联队的兵源是从各个指定的地区招募来的。举一个例子,隶属于广东方面派遣军第4军的第14(宇都宫)师团下辖第2(水户)步兵联队,第15(前桥)步兵联队,第59(宇都宫)步兵联队。师团的辅助性部队也是从该师团所负责管辖的地区里征召的,而且这些辅助性部队的番号通常(不是绝对)就是其所属师团的番号。比如第14师团下辖第14侦察大队,第20野战炮兵大队,第14工兵联队和第14运输联队。也有一些与这个一般规则不同的情况,比如日军第17“全日本”师团,下辖第1,第2和第3步兵联队。

  “A”型师团。“A”型师团拥有更庞大的步兵数量。它下辖一支炮兵部队(番号和所属师团的番号相同)。该炮兵部队还附带配有一支中等规模的重榴弹炮联队,也有时是一支师属坦克大队。师团中的一些作战单位也配有简单的摩托化设备。A型师团似乎包括了第1、第8、第10-12、第15、第19、第20、第23-25、第28、第51和第57师团。比如第4军的另一个师团——第1(东京)师团,下辖第1(东京)、第49(国府)、第57(千叶)步兵联队。其所下辖的侦察部队,两个炮兵联队,一支师属坦克部队,工兵和运输部队的番号都是“1”。

  “C”型师团。C型师团的建制比较小,下辖2个步兵旅团即8个独立的步兵大队和最低限度的辅助部队,没有炮兵部队。C型师团包括第58-70(扣除第61和第64师团)。C型师团的主要任务是参加中国战场的反游击战。比如第69(广崎)师团是由第69工兵运输部队和来自秋田县、山形县和青森县的第82-86,第118-120独立步兵大队组成的。

  下面是3种类型步兵师团的官方建制,而非实战建制。实战建制是会根据部队所处的不同环境而做出相应调整的。

  1940年日军B型标准步兵师团总计20000人,7500匹马,包括:3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3845人1个野战炮兵联队——2480人(或一个山地炮兵联队——3400人,1400匹马)1个侦察联队——730人(或一个骑兵联队——950人,1100匹马)1个工兵联队1个运输联队步兵小型战车部队武器:9000支步枪,382挺轻机枪,112挺重机枪,340门50毫米催泪弹发射炮,22门37毫米反坦克炮,18门70毫米营级炮,12门75毫米团级炮,36门75毫米野战炮,7辆装甲车或小型坦克(附加10-17辆小型坦克)每个步兵联队配有710匹用于牵引辎重或负重的马匹,野战炮兵联队配有2000匹马,师属侦察联队配有1300匹马。

  日军A型加强步兵师团总计29408人,9906匹马,502辆机动车,包括:3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5687人1个野战炮兵联队——2379人(或一个山地炮兵联队——3400人,1400匹马)1个中型炮兵联队——951人1个侦察联队——730人(或一个骑兵联队——950人,1100匹马)1个坦克部队——717人1个工兵联队——1012人1个运输联队——2729人武器:10000支步枪,405挺轻机枪,112挺重机枪,72支反坦克步枪,457门催泪弹发射炮,40门37毫米反坦克炮,36门70毫米营级炮,24门75毫米团级炮,24门105毫米和12门150毫米榴弹炮,13辆装甲车或小型坦克,20辆轻型坦克,48辆中型坦克。

  每个步兵联队配有1083匹马,但是没有机动车辆,野战炮兵联队配有2463匹马和49辆机动车辆,中型炮兵联队配有769匹马但没有机动车辆。侦察联队配有188匹马和61辆机动车辆。医护部队配有1468匹马但也沒有机动车辆,运输联队配有1222匹马和176辆机动车辆。

  日军C型特殊步兵师团总计13000人,2600匹马,包括:2个步兵旅团——每个旅团4750人1个工兵部队——600人1个运输部队——1800人武器:6950支步枪,110挺轻机枪,32挺重机枪,112门催泪弹发射炮,16门轻型迫击炮,8门70毫米营级炮*每个步兵旅团配有500匹马,运输部队配有1290匹马。

  日军步兵联队、大队和中队:日军B型标准师团的一个步兵联队是由一名大佐指挥,由配有团级行李车(由负重马匹和两轮大车组成)的司令部,三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1099人),一个通讯中队,一个团级炮中队(配有4门75毫米团级步兵炮),一个反坦克中队(配有6门37毫米反坦克炮)组成,有时还下辖一支敢死队。一个标准的步兵大队,是由一名少佐指挥,下辖4个步枪中队(每个步枪连181人),一个机枪中队(配有12挺重机枪)和一个营级炮小队(2门70毫米营级炮)。每一个步枪中队由一名大尉或者中尉指挥,下辖三个有少尉指挥的小队(每个小队54人)。每个小队配有一挺轻机枪,一个催泪弹反射炮和一定数量装备步枪的步兵。日军A型加强师团的步兵联队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下辖3个步兵大队(每个联队1626人),一个团级炮大队(8门75毫米团级炮)而非B型的团级炮中队。步兵大队内的每个步枪中队都有262人,有时这些中队还编入重武器小队(配有2挺重机枪和2支反坦克步枪)和军械小队。每个步枪小队有62人。

  日军的骑兵旅团:除了骑兵联队以外,在配合步兵师团的作战中,最常见的骑兵建制就是骑兵旅团。四个独立的日军骑兵旅团活跃在中国战场的舞台上。由于中国战场的广袤,骑兵部队的存在对日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日军也征召当地的蒙古骑士作为辅助部队驻扎于蒙古边境上,这很像1942年德军在俄国前线利用哥萨克人为他们卖命。一支小型骑兵部队——第5山地侦察大队从中国战场被征调参加了1942年的马来战役。每个骑兵旅团编员5000-6000人,由2个骑兵联队(每个联队950-1200人组成),1个马匹牵引火炮联队,1个小型坦克部队和若干个运输,工兵,医护和兽医部队组成。

  日军的装甲部队:在30年代早期,日军的装甲部队数量庞大,而且质量堪比国际标准。然而,后来日军牺牲了装甲的防护性能和火力装备的重量,以追求其轻巧和速度。在1939年夏天与苏联红军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装甲部队这些弱点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并且在第二此世界大战中,日军的坦克设计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然而,1941-1942年,盟军在面对日军坦克部队时缺乏足够的坦克和反坦克炮。日军坦克部队极具攻击性,在战场上很好地展示了他们在夜战和恶劣气候中战斗的能力。

  日军部队的装甲车和小型坦克常常被用于侦察,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相应的中队。日军A型师团里的坦克部队通常扮演辅助步兵的角色。日军内部的保守势力导致直到1942年日军的第一个装甲师团才成立。战争期间,日军总共建立了四个装甲师团。每个装甲师团通常由四个坦克联队和包括一个“机动”步兵联队和一个“机动”炮兵联队的辅助部队组成的。坦克联队(日语:戦車連隊)配有800-850人,以及属于联队指挥部的27辆轻型坦克和48辆中型坦克,3个坦克中队和一些供给和服务部门。

  ==================================================================================================

  点评:对于当年小日本陆军的作战能力,现在众说纷纭。有说其在当时是第一流的陆军,放到欧洲战场肯定横冲直撞所向披靡;也有说小日本除了单兵作战意志强盛,其它一无是处,武器落后,缺乏现代战争指导思想,放到欧洲战场也就是当作炮灰。个人也比较倾向于后者,的确二战时的日本陆军的武器的确是丢人到家了,不说穿透力强杀伤弱的三八大盖,也不说高故障率低效率的歪把子,单是一把自杀都会出故障的王八盒子,就够让后人贻笑大方了。但是正是这样的军队在中国肆虐了十几年,而且使中国人民蒙受了超乎想象的损失。八路军也好,国民政府的部队也好,面对日军正规部队哪怕是二流部队都要会达到几比一甚至几十比一的伤亡比率。我不否认我们当时的抗日意志坚如磐石,也涌现了无数的有名无名的民族英雄,众多的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但这都不能掩盖我们是在用数不清的血肉和眼泪才换来的胜利。为什么?因为我们落后,我们当时的国家落后,军队落后,落后了就挨打,就要付出代价。我们最终胜利了,用了八年,有人说这八年是漫长的。我说这不算长,因为是碰到了世界战争,有了其它国家的驰援我们才能八年结束战争。

  有时我想,假如这是当时两个国家的战争呢?仅仅是中国和日本,我们会用多久赶走侵略者?我不知道,但我想肯定会长上很多。在联合国二战损失记录上,中国损失人口2000多万(据说还不包含当时的东北三省和察哈尔、台湾),后面标注大多死于饥寒而非战乱屠杀。我觉得多少这是在为侵略者开脱,如果没有这战乱,何来饥寒?

  ;


  (https://www.biqwo.com/dudu/49/49654/271313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