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反转修真时代 > 第四百四零章 见性

第四百四零章 见性


  “参玄悟空,万法归宗。收心入静,法在其中。”

  何谓见性?

  “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炁则随天地而败环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

  所谓性,就是指真性,就是元神,就是本来面目。

  若见元神,必须先见性光,此光乃真性之光,是见真性元神的基础物质,元神乃是元精、元炁、元性的聚合,性光乃精、炁、神的升华显露,无光则难觅真性元神。

  性光,有采观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炼。

  采观法,就是外采入内,见则观之。

  光之不足送入太虚,聚取宇宙之灵能。

  亦为回光内照凝炼五行,洗魂炼魄以培元神。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为无上之宝。

  精水就是指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就是指性光,意土则为中宫之地,也就是脐轮后面虚无一穴。

  修炼即以精水为基本物质和基础,以意土为体,以神火为用。

  回光照于丹田气穴,则五行攒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肾所藏之志,脾所藏之意,在真意性光的统一号令下,凝聚一团达到炼魂、制魄、断识、全神的炼功效应。

  炼尽阴滓以返纯乾,消魄全魂、消阴制魄则元神阳气充足,易出窍。

  元神之出窍,光弱者难以自见,其阴重质量不纯之故,光足而全者则历历分明,可内观到元神在体内的形成、成长、出窍等全过程。必须注意的是元神并非圣婴,亦不是金身,不可混为一谈。

  见性之法,有内炼法,也有符咒法。道家以内炼为主,符咒为辅。

  元神初出,与识神并不同步协调,难以控制,也不必控制,以观为主,所见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筛选信息,也不必害怕,非此假死一场,则难入道门。

  明心见性,必须明真我,真我即元神,元神一出,真可谓胜券在握,得诀实修,仙业可望。

  “未炼还丹先炼性,末修大药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后药苗生。”

  要达到明心见性,应先知收心法,再言炼静功,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则静,静则生,不但要静中能静,必须做到动中也能静,“闹处炼神,静中炼炁”。

  所谓心动,并非心真动,实质是意念动。所谓神弛,并非元神外驰,实指识神外驰。

  识神、意念乃一物,而损精耗气。意念的欲望多,能去此贼,则真性圆明。

  不欲何贪,不贪无求,心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则明心见性可致。

  “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行错路径,则如虚空寻迹,披水觅路。”

  此一言切中性命双修中由性入命的关节处,由性入命,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

  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

  收心当知俭之道,俭于目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炁,俭于事可以养心,俭于欲可以养精,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俭于心乃修真了道的大关键。

  制心当明内外三关。

  内三关,性不迁情,气不化精,神不外驰。

  外三关,耳不淫听,目不妄视,口不欺心。修道之心应如金玉之坚,只有这样始能度一切烦恼、一切困难,而全身心归于大道。

  修真人应慈悲为本,修德、守德为基,道功为根,酒、色、财、气均需戒绝。古人谓酒色财气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关,不能降此四魔,则勿需修仙。

  须知“房屋是量人的斗,娇妻是渡客的船,财帛乃流通之物,儿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贪钱财,自足安贫知乐。

  “性功深处道功全,福力圆时道力圆。解得真功归上觉,世间法相总非玄。天心自与人心合,玄旨须从觉后参。四万八千皆未法,无为妙有乃真诠。”

  天心即真性元神,无为妙有乃元神作功,识神同步修炼,外炼,内炼皆依此做去,法术可灵金丹可得,较之有为修炼,其时迅速,易进入自动修炼状态。

  明心见性,前提是明心。

  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洁无尘,洁净无尘垢,方可见性。

  见性者,先见其光,洗魂炼魄,继见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内外用功,性命双修同步而进,修真可入门矣。

  这道的体性特征是虚无、自然、纯粹、朴素、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等十种特点。

  这些体性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

  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

  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

  它是内在的、含蓄的,不显山不露水,是无意的流露,道是什么特征,上德就是什么特征。

  上德无心为德,下德有意为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

  正所谓“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则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所谓德,应当是唯道是从。

  没有体悟到道的真境,没有得道,失道而后德,才需要人们重德、修德、守德。

  失德而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人们没有得道,没有悟到道,才必须讲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

  修德万日,就是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虑了,因为心身合乎于大道,万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执德,是为上德、真德。

  还没有得道,那就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

  如果你连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视和修持仁、义、礼,道、德、仁、义、礼五者是修真者必须达到的修为。


  (https://www.biqwo.com/dudu/133/133840/763953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