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农妇种田记事 >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楼县令很快就带来了知府大人的消息,知府大人要派人到程芳家亲自走上一趟,让程芳准备一下,不要失了礼数。知府的人是楼县令亲自陪着过来的,不是知府本人,是一个年过4旬的男人,看着像是个武者,人很是豪爽,楼县令称他为蒋大人。不但像当初一样去荒地挖了一亩地的番薯,还把陈芳家坡地上的红薯也挖了一亩,称重之后帮忙搬回了程芳家,看到程芳家居住的屋子之后也没有嫌弃的样子,很开心的和两个孩子玩,打听程芳家的情况。当他听说程芳有意要到桐城购买一个铺面,拍着胸脯就说:“这事就交给你老哥吧,等我回去交了差,一定给妹子找个合适的铺子,你就等我消息吧。”

  程芳听了很高兴,有官府的人在,还是很有好处的。

  走的时候,蒋大人还特意叮嘱程芳,番薯不能全部挖了,得留一部分。到时候他们可能还会再过来一趟。程芳没有反对,她全部挖出来也没有地方储存啊!

  蒋大人带着这次得到的上百斤番薯和数据快马加鞭的回道桐城,当晚就去见了桐城的知府大人刘彦。

  刘彦是个文官,掌管日常事务,他出身于京城刘家,刘家是一个大族,家中在朝为官的就有好几个。蒋大人是一个武将,统帅兵马的,出身草莽。二人感情却是很好,刘彦做事很小心,得知了楼县令带回的消息之后,他虽然也很兴奋,但是并没有直接往上报,而是让自己的老友再去核实一下。

  蒋大人一见面就高兴的说道:“大人,大喜啊,是真的。老蒋我亲自去挖了两亩地,那番薯确实个头很大。楼县令没说假话。”

  刘彦说道:“果真是那程家村的人自己弄出来的?”

  蒋大人说道;“是的,那家人我详细的打听过。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不过那家的女人有点本事,据说前年带着村子里面的人做那绢花赚了不少钱。哦,就是前段时间卖的很火的那种花饰,听我家那口子说,卖的很好。家里面的男人是入赘的,看着很文弱,说是识点字。不过最奇怪的是,他家有个下人,居然是个秀才。”

  “你说的是秀才,没有搞错吧。”刘知府吃惊的问道。

  “没错,不过是个残疾,双腿都动不了。听说是自卖其身的。”蒋大人说道。

  刘知府摸了摸自己的短须,笑着说道;“这倒是有点意思,一个文弱的夫君,一个秀才家奴,这女人还真是不简单。番薯的种植好像也是她弄出来的?”

  “确实是这样的,家里到和一般的村民没什么不一样。吃的、穿的很不显。看着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哦还有,听说她想在桐城买个铺子,要麦点小东西。”蒋大人接着道。

  “嗯!既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我明天就写奏折上报朝廷,只要她家没有问题,我不介意让他们出现在皇上的视线中。你说他们要买铺子是吧,这样,你就回信给他们,就说铺子找好了,让他们亲自过来看一看,本官到是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人。”刘彦说道。

  蒋大人忙到:“这铺子一时半会你让我去哪里找啊?”

  “哈哈。你别担心,夫人手上不是有几间地界好的吗,到时候选出一间来低价给他们不就好了。”刘彦心中早有了打算。既然这家人没有什么靠山,那么在自己眼皮底下就不怕他们翻出什么风浪。

  程芳家日子却不平静,因为程芳在制作番薯粉,当然了她最终是想要做番薯粉丝的。那么怎么得到番薯淀粉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为此,她还特意去制作了一个石磨。

  之前县令和知府来的时候挖出来不少的番薯了,都堆在杨老头那里,这会大家都在院子里面忙着呢。制作地点选在了杨家的院子里。

  首先就是将新鲜的番薯直接加水磨成浆,之后过滤,然后沉淀,将上面的水倒掉,然后浆沉在底下的浆晒干,前面都挺好弄的,就是最后那个浆的晒干,真是太浪费时间了,于是程芳就出了各种蒸腾水分的办法,煮、蒸等等,最后采用了小火先煮,等水分减少的时候在进行晒干。

  不得不说,脱离了现代的机械设备,这一整套工艺实施起来还真是不容易,忙了好几天,程芳也才得到将近10公斤左右的淀粉。这不,淀粉才出来,她就迫不及待的做起来吃的了。程芳坐起粉丝来驾轻就熟,主要是那会大家都很喜欢吃各种粉条粉皮那一类的东西,为此他们还专门上网站搜索了做法,程芳在家里面浪费了一堆土豆粉之后终于做出自己喜欢的土豆粉丝,很是激动。土豆粉和番薯粉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做法都差不多。于是她很快就做出了几碗番薯粉了,颜色看着有点呈灰色,但是口感真的不错,吃的大家很是尽兴。

  在程芳提出要卖薯粉之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这个东西吃起来口味很好,现在番薯的产量上来之后,已经供过于求了!于是她把自己想要再桐城卖薯粉的想法说了,不过大家还是觉得只卖一种东西的话很单一,程芳一想觉得有道理。然后就开始琢磨起番薯制品了。虽然最后浪费了很多食材,但是通过大家的努力还是做出了很多可以用来卖的食物。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就风风火火的制作番薯粉了,因为人手严重不足,还找了牛老汉一家人来帮忙。牛老汉家负责将番薯磨成浆,杨老头一家就负责后续的事宜,未免制作方法泄露,再加上人手真的不足,牛老汉家就变成程芳家的长工。本来他家田地比较少,很多时间都是帮工的,这会可以固定的帮助程芳家,还有工钱可拿,一家人倒也尽心尽力。

  京师里,刘知府的奏折终于送到了皇帝的案桌上,跟着一起送到京师的,还有上百斤的番薯,个头都很大。

  当今皇上名叫东方云翔,登基已经有10多年了,这十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除了最开始那几年与边境发生过几场不大不小的战争,大雍朝倒也少见的和平安定。这也和当今皇上的雷霆手段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自己认定是对的事情,是一定会坚决做到底的,但是他也是一个能听取别人的建议的人,朝中虽也有一些倚老卖老的臣子,在这位帝王面前也是不敢撒泼的。

  东方云翔看到递上来的奏折和抬到大殿里的番薯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把丞相、近身大臣和几个司农的官员召进了大殿。大家看着大殿里的番薯都是一阵心惊,东方云翔也没有说什么,只让大家把刘彦呈上来的奏折都传了看了一边。

  丞相关苍木第一个开口了:“皇上,此乃大雍之福啊!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的话,我大雍只要大面积的推广这种种植方法,以后就不会有饥荒这样的事情了。”

  司农的高大人更是激动,普通一声跪下就要求皇帝把他弄到程家村去了。

  其他大人也是各种激动。

  东方云翔问道;“高大人,你看上面记载的种植方法,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高柏林回答道:“皇上,这种种植方法不是没有记载,但是没有用到过番薯上面。说来老臣很是惭愧,番薯一直是大雍百姓的一大主食,但是种植方法却是一种从老一辈人手里传下来的,从没有人想过还可以这么种植。而且还有桐城送过来的番薯为证,个头确实很大,比咱么种在皇庄的还要大一倍不止。”

  东方云翔又接着问道;“那上面所说的产量呢,你觉得可有问题。”

  高大人道:“这个老臣到是不敢肯定了,不过刘知府和楼县令都亲自去挖掘过,应该没有问题。”

  东方云翔转向问丞相:“关丞相,你以为此事如何处理。”

  关丞相道:“这件事情虽然已经经两位大人证实,不过保险起见,还是让让司农院的官员走一趟,再去察看一下。如果是真的,也好详细的了解和研究一下种植的方法,有利于推广。”

  高大人一听就说道:“老臣愿走这一趟。”

  东方云翔觉得很无奈。高柏林今年已经50岁了,不过精神很好,已经是当祖父的人了,一心还是只扑在农事上面,就连家里面的花园都不放过。朝中的人对这个固执又实在的老头还真是没有办法。他本想让年轻的官员走一趟的,这桐城虽说路途不是很遥远,但是这路却是不好走的。可是如果自己不答应的话,这老头估计会自己一个人离家出走去程家村的。算了,大不了自己多派一些人手,让御医院的人跟着走一趟吧。

  高大人一见皇上同意了自己的请求,立马就上赶着说道:“陛下,老臣今天就可以启程了。”

  皇上很无奈,说道:“爱卿也不用这么着急,回去好好的和家里面的人告别一下,明天再启程吧!”

  最后皇上派了一队20人的羽林小队,以及司农院的大半官员一起踏上了此次去程家村的路途。


  (https://www.biqwo.com/dudu/88/88400/461390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