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隐皇帝 > 第049章 不起眼处

第049章 不起眼处


  五月,云南各地春收完毕,初步统计上来的数据显示,今年沐府田庄最少减产50万石,差不多减产了两成。

  沐天泽知道最艰难的时期就要开始了,崇祯朝是小冰河期最寒冷的一段时间,想想去年腊八连昆明都飘雪了,那么西北边镇陕西和山西的粮食减产形势也就可想而知。

  去年腊八沐天泽下令救济灾民的时候,就看到有些灾民拿玉米杆搭窝棚避寒,这些玉米杆让他想起了前世学过的历史课文,明朝中后期,中国引进了南美洲的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

  要说南美洲印加帝国对于古代全世界人民的贡献和牺牲还真是巨大,欧洲人从他们那里获得了急缺的白银和黄金,并依靠这些金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人则间接的从大航海的西方人主要是哥伦布带回来的美洲作物那里获得了生存和稳定的希望。只是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没有引起统治者足够的重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它们实现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内忧外困被落后文明打败,文明大步倒退。

  沐天泽可不会那么没见识,农业是国家稳定安全的基础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而他成立农业统筹事务所的目的就是要大力推广种植玉米花生这几样高产作物。

  当然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将农作物的自身特性和土壤的具体条件合理的进行安排,这是最根本的。像是在水田里种玉米这样低能的错误他还是不可能犯的,虽然沐天泽前世没种过地,但是却在农村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知道一些最基本的农业常识。

  比如马铃薯也就是土豆和甘薯是要种在坡地利于排水的地方的,他们不是太需要水,勤浇水对它们来说可不是件好事。像土豆的最佳种植地域就是现在连年大旱的西北,在那样寒冷干旱的条件下像是别的作物像小麦粟米啊很多就枯死了没办法健康生长,但是土豆却可以,沐天泽记得前世土豆最大的生产基地就在西北地区,陕西还是甘肃他是记不清了。

  甘薯也一样,花生也差不多,玉米好像也是耐旱耐寒耐贫瘠的。可以说这几样农作物就是为了应对大明朝连绵不断的天灾而生的,虽不起眼,却是治本的良方,可惜就目前而言他们没有得到相当的重视,要一直到清朝雍正时期才大规模的种植开来。

  云南就有玉米,而甘薯花生的种子则需要到闽粤去购买,为了让这一次春耕万无一失,有关具体的农作物种植问题,沐天泽特意聘请了几十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农来进行实践考察。

  他们个个是种粮能手,其中有几人还得到了沐天泽发布的劝农令中鼓励农业发明创新的奖金,最多的一位得到了一千两,他把自己总结出来的间种套种方法贡献了出来。对于沐天泽他们是真心爱戴,虽然沐天泽的岁数是他们孙子辈的,但是他们居然把沐天泽看作是菩萨转世,恭敬地不得了,沐天泽也知道云南这地方百姓不论汉土大多信奉佛教,因此只得无奈苦笑,随他们去了。

  这回春耕,为了大力突显沐府对农业的重视,沐天泽拉着沐天波给农业统筹事务所当起了跟班,负责为他们镇住场子。

  沐天波一开始对于每天跟着一帮子老农在田间地头乱转悠很是抵触,几次都想和他的近卫营回去在一起操练玩耍。沐天泽用一句话就搞定了他:“如果你这次配合的话,十月份剿匪的时候我就让苏叔叔他们带着你。”

  “真的?”沐天波大喜过望,小脸兴奋的通红,再没有了方才蔫蔫的模样。

  “当然,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只要你上战场见了死人不尿裤子就行。”沐天泽调笑他道。

  “你才尿裤子呢,我不怕死人,我还要上阵杀敌呢。”沐天波忿忿不平的道。

  “那你就好好听话,配合好这次行动。”沐天泽要求道。

  “好吧。”沐天波答应道,随即幽幽的来了句:“天泽,有时候真不知道咱俩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为什么我总要听你的?”

  “就因为我是你弟弟,你才更应该听我的啊。”沐天泽慌忙掐灭他的‘胡思乱想’。

  “也对哦,反正你比我聪明,听你的应该不错。”沐天波不再纠结这些问题,又兴致勃勃的期待起自己奋勇杀敌的模样。

  沐天泽偷偷地舒了口气。

  有了沐天波的加入,自然更能调动庄户们的积极性。而沐天泽在接见那些庄户的时候,甚至明确表示,他们可以自行组织起来开垦周围的荒田,而开垦出来的荒地只需要到沐府进行报备,并缴纳一定数量的金钱后就可以永久取得其所开垦荒地的所有权。

  这其实就相当于是私下承诺的拓荒令,只不过出于加强沐府掌控力的考虑,沐天泽绕过了总府厅事会议私下里单独向沐府的庄户们做了承诺。他相信沐府这种表面上吃力不讨好的举动应该不会引起巡按和三司的重视,甚至他们很可能还会嘲笑他,会认为他不过是胡闹习性发作而已。

  但只有沐天泽自己心里清楚,在他这段时间密集推行的一系列劝农政策之中,这道私自拓荒令才是真正的杀手锏,是未来沐府全面掌控云南的奠定坚实基础的一步棋。

  而他这一手说白了在后世就是保护私有产权,沐天泽不单单要分给他手下的那些庄户们土地,还要让他们真正的拥有土地,成为有产者,并且宣布保护他们这些有产农民的私有产权,那么到时候他们的最根本利益就和沐府和他沐天泽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届时他们自然会死心塌地的拥护他。这其实也是土地革命的精髓了。

  这些天,出门在外的两兄弟每到一处都有附近的土司前来拜见。大多都是来自临近的府县,然而也有特例,是南部的一位土司,他的领地远在八百里之外,但听说总府国公前来,星夜奔驰前来拜见。让沐天泽在疲于应付之余也深刻的感受到了沐府在云南诸土司心目中的分量。

  当然,也有一些不怎么买账的土司,比如东边蒙自的沙源,阿迷州的普名声,他们就没有什么动作。沐天泽在云南东部的各田庄溜溜达达的转了一大圈,然而一直也没有见到他们来拜见,使者都没有派一个。

  虽然这些都是表面功夫,不来也不见得就不忠诚有二心,但是沐天泽还是默默地记下了这两个土司的名字,准备回去叫郑昭派人查查他们的底,以防不测。

  五月二十日,统筹农业事务所的工作终于进入了尾声。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因此西北作物要比东南晚熟一些。楚雄,这将是他们的最后一站。

  而这天,听闻到消息的丽江土知府木懿也就是木增的儿子不远千里前来楚雄拜见,带着妻女,满载着礼物。沐天泽很是高兴,他知道,丽江木府是云南诸土司中势力最大的一支,领地广阔,工商业活跃,而沐府和丽江这样的土司势力保持亲善友好的关系对于云南的稳定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沐天泽为木懿的到来专门准备了盛大的宴会,富有特色的篝火大会,木懿很是满意,玩得很开心。投桃报李,木懿也邀请沐天泽在八月的第一个羊日去丽江参加三朵节。

  沐天泽听的一愣,羊日?什么意思?旁边的夷户解释了半天,沐天泽也还是没听明白,但是大致了解了一些,羊日大约有些像什么第一个星期四之类的,总之是八月初五的那一天去就对了。于是沐天泽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最后欢歌笑语一直延续到深夜,主人和宾客尽兴而归。

  沐天泽对于木懿的主观感觉很好,通过短暂的接触,沐天泽感觉他是一个在性格上可以让人放心的人,有心计但是软弱,不是个敢做大事的人,有些贪图享乐。

  当然没有谁能够第一眼就看穿某个人的性格,人总是会变的,所以沐天泽决定要充分利用好八月三朵节的机会,来重新审视沐府和云南诸土司的关系模式,不过由于是临时起意,一时半会他也想不出什么章程来,只是觉得眼下这种相处似乎不能持久。

  其实很多时候他都想不出办法,不过他自认为他自己还是很会做领导的,懂得放权,懂得专业的事一定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办。他决定把这个活交给他心目中最专业的人—郑昭。

  木懿再回到丽江木府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三了,路上足足用了三天的时间,难怪他带着妻女去,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春游了。

  木懿其实还是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不过长相有些老成,蓄着胡子,个头不高,长相俊俏。他的妻子是武定府土知府的女儿,很是端庄贤惠的一个人,木懿和他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两人虽然都已经有了孩子,但还是恩爱不减当初。

  刚一进府,家里的老仆人就跑来和他说父亲木增正在书房等他,让他快去。

  木懿吓了一跳,实在想不到隐居快五年,一直不问世事抱朴求道的父亲居然毫无征兆的突然下了山,他预感一定有大事发生,急忙小跑着奔向书房。

  书房中,木增盘膝而坐,静静的呼吸吐纳着天地灵气。吱呀,门打开了,木懿走进来恭敬的道:“阿爸,儿子来了。”

  “你这次做得很好。”木增开口夸赞他道。

  木懿则有些摸不着头脑,没头没尾的,也不知道是在夸自己什么做得好?

  “我们纳西族人能够在大明边疆创下这么一份家业,凭借的就是识时务,知进退,你这次千里出迎黔国公和西平侯让我很是欣慰,懿儿,你长大了。”木增终于揭开了谜底

  木懿呵呵笑着,心下暗呼侥幸,他可不敢告诉木增他其实只是恰巧出去游玩罢了,拜见总府只是顺路为之。

  “儿子邀请了西平侯参加咱们的三朵节,阿爸,儿子这样做不知妥不妥?”木懿小心翼翼的问道,对于这个严厉的父亲他还是有点怕。

  “哦?嗯,做得很好,我们可以借助这次机会加深和总府的联系。”木增赞赏道,突然扭头盯着他问道“你观黔国公和西平侯如何?”

  “嗯,他们还是孩子,比较爱玩和胡闹,尤其是西平侯总有些荒唐的点子。”木懿努力回忆着跟他俩相处的过程。

  “我听楚雄那边的土司说,西平侯私下里跟那些庄户们说,让他们开垦荒地,谁开垦了就是谁的,总府给他们作保。很多人都说他胡闹,尽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那些庄户本就是他家奴仆,真不知道他为什么对那些庄户那么好?”木懿讥讽道。

  “不,这一手高明啊,既能收买人心又能扩充实力,看来总府里面有高人啊。”木增否定了木懿的说法,深入分析道。

  只是他一定不敢相信,他口中的高人就是沐府喜好胡闹的二少爷,西平侯沐天泽。

  ;


  (https://www.biqwo.com/dudu/51/51753/296016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