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甲午轮回 > 第四十一章 暗潮汹涌寒风劲

第四十一章 暗潮汹涌寒风劲


  [燃^文^书库][www].[774][buy].[com]  薄云蔽日,唯见昏黄。(燃文书库(7764))

  肃王府内的戏台子已然冷清,满院的桌筵亦被下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唯有院落内的几条长桌案,尚摆有各色礼品,未得王爷之命,不敢轻动,任凭其在昏暗的冬日下隐炫柔辉。

  百转回廊,尽头可见静室,一通房丫头(注1)手捧托盘,轻移莲步,到得门前,轻叩窗扉,闻善耆之回声,方才推门而入,将三碗参汤小心置于案上,头也不抬,便即摄手摄脚地退出。

  “此为辽东老参熬制,两位带兵辛苦,便请趁热饮之。”

  铁良与良弼也不客套,二人皆算得练兵之人,是以行事亦与为将者无二,均是大口吞咽,良弼苦寒出身,更是连碗底的参须一并嚼服。

  善耆却只是啜了一口,忽然叹道:“若天下满人皆如二位,大清又有何可忧?”

  铁良也道:“惜乎满人多不争气,否则焉能容这帮汉人坐大?”

  善耆看了铁良一眼,道:“然若汉人一人扶保大清,便如曾文正公等,亦是无妨。”

  良弼却接了口道:“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王爷不见,便是张之洞这等久沐君恩之人,遇此关头依旧置身事外。”

  善耆还未言语,铁良也道:“此言极是,袁世凯这几年可谓平步青云,然闻在下言及要事,亦是摇摆不定。这些汉人,委实靠不住。”

  鹏麾下之华军不食大清之饷,是以当今大清唯有北洋五镇新军、湖广三镇新军并良弼统领的万余禁卫军可算得精兵。是以善耆此番首先想到的便是拉拢张之洞并袁世凯二人,以厚实力。哪料到自己与良弼游说张之洞不成,那边铁良亦碰了软钉子。

  善耆忽然一拍桌案,道:“便无此二人亦足以成事,京师禁卫之军便有万余之众……”

  见二人皆看向自己,良弼确也早已筹划妥当,当下昂然道:“万余禁卫军大半可忠心不二……”

  正说话间,铁良却打断了良弼的话,道:“且莫要如此信心满满,须知禁卫军大半皆自保定受训,各级军官更是皆有保定武备学堂速成班之血统,平日虽念你良弼总统(注2)之威望恩义,然若是欲与国师相争,只怕……”

  禁卫军乃北洋第一镇发展而来,铁良先前曾为第一镇统领,自是深明这支部队之战力。

  良弼却是冷哼一声,道:“以我良弼御下之手段,更兼晓以大义,这干旗人当明至理。”

  禁卫军几乎皆是旗人,这也是良弼信心之所在。

  然而铁良却仍是不放心,毕竟太后驾崩那日,他亲身领受过华军之战力,更知守卫的第一镇新军对华军之敬畏,便道:“禁卫军军官皆为旗人,此节当信得过,然毕竟国师积威素著……”

  良弼又是一声冷哼,道:“倒是北洋五镇,虽三镇归大人掌控,然闻其军官多与袁世凯来往甚密,却不知大人可能驾驭?”

  这却是个问题,铁良虽位尊,然毕竟不及袁世凯在北洋军中势力根深蒂固,这也是欲拉拢其为之助力之原因!

  见两人多少有些口舌之争,善耆便道:“此事确须慎密,二位麾下之军,当有十足把握方可调遣。”

  这却是正理,否则走漏风声,几个人惹祸事小,耽误大清社稷事大。良弼道:“若裁汰意志不坚者,亦可有八千余人。”

  铁良却是皱皱眉,一时未答。毕竟,名义上他统辖北洋三镇,实则能办此大事者却不敢言之多少。

  善耆见状,出言道:“闻国师在京师警卫之军不过两千余人,单只这八千人亦足以成万钧之势。”

  铁良却摇了摇头,道:“辛丑年间,端王率千余虎神营对抗华军二百警卫,竟不得尺寸之功……”

  良弼又是一声冷哼,道:“虎神营攻打中华银行失利,盖因其未配备重炮,而我禁卫军重炮,机枪一应俱全。”

  铁良笑笑,又道:“然华军驻防涿州之机械化一师尚未赴东北参战,若京师示警,其旦夕可至,顷刻间众寡之势更易,又如何能成大事?”

  到底是铁良,思虑确比良弼周全,而此节确实甚是可虑,一时间,善耆与良弼皆皱起了眉头。

  善耆忽道:“此节即是一时难以解决,可先行搁置,二位不妨将所虑者尽皆列出,容本王细细筹划。”

  善耆居然显得颇有把握,铁良与良弼不由皆是一怔,然王爷既然如此言之,良弼便道:“还有一节甚是可虑,便是饷银。”

  自慈禧光绪归天,隆裕与载沣执掌朝政以来,体制虽几乎一应照旧,然军机处早已形同虚设,总理衙门、户部等皆掌控于鹏之手中,平日里饷银虽发放无缺,然若是翻了脸,如何筹粮筹饷却是难题。须知军心牢靠,全在于此。

  善耆道:“此节却是不难解决,若行大事,本王势必散尽家财,以解燃眉之急,待到大事已定,饷银便迎刃而解。”

  铁良却道:“愚意以为此举万万不可,京师重地,国师耳目甚多,便是勋贵之中,亦多有与国师通气者。王爷若变卖家财,不消一刻只怕便会被国师知晓,若先行有备,只需只言片语便可将我等这些时日之努力化为无形。”

  一席话说得善耆又是眉心紧锁,只闻铁良又道:“然除此之外,尚有最大之疑难,便是如何方能师出有名。”

  良弼刚道了句“此乃匡扶朝廷之举……”便被铁良硬生生地顶了回去:“不说总理亲王奕是国师的铁杆,便是隆裕太后亦曾与国师行过拜师大礼,且是先太后主持,若果起事时太后一道懿旨,只怕大军登时便会烟消云散。”

  这更是个问题,几个人以扶保大清江山为名,然若大清的最高统治者不肯下定决心,甚至无须太后懿旨,随随便便一个军机大臣,如袁世凯、张之洞之流等登高一呼,军心便会马上涣散,还谈何举事?

  “若是隆裕太后不肯,却要务必说动摄政王载沣,毕竟先太后曾有懿旨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

  善耆的目光中忽然闪过一丝高深莫测:“前程虽艰,然本王身畔尚有高人,必可将今日所议之难题一一化解。”

  注1:通房丫头,一般为实际的侍妾,却无妾的名分,因卧室与主人卧室相通便于夜间伺候而得名。

  注2:此总统称呼为清代武职,被授予总统诸军者,亦被称之为总统。

  ...


  (https://www.biqwo.com/dudu/40/40383/215648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