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刘秀君临天下 > 41、 传说中的逃亡

41、 传说中的逃亡


  至今,在河南中南部、安徽北部一带,还流传着很多刘秀逃避王莽官军追杀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生动地

  记述了当年王莽官军的穷凶极恶、刘秀的吉人天助和老百姓的人心所向。

  我们不妨来看几则,大家一起从另一个角度,走进刘秀起兵早期那血雨腥风、激情澎湃的战斗生活。

  在河南驻马店市西60多公里,有一座山,名叫铜山,是历代农民起义军常常光顾的地方,目前是旅游胜地。

  走进铜山山门不远,可见左前方有一块巨石耸立,中间有一裂缝,象刀劈一般,被称为“刀劈石”、“刘

  秀石”。

  据传说,一天傍晚,刘秀逃避王莽的追兵来到铜山的一道山梁上,精疲力尽、狼狈不堪,再也跑不动了。

  眼看追兵就要追上,刘秀不想落入官军手中受辱,便要拔剑自刎——宝剑刚从鞘中拔出,紧急关头,土地

  爷看见了。土地爷急忙把拂尘一挥,将刘秀藏了起来。

  黄昏已到,夜幕降临,官军赶了上来。

  在暮色中,官兵看到丢盔弃甲的刘秀,举剑“唰--"地一下,把他从头到脚劈为两半……。

  待官军走远,土地爷从旁边树丛中喊刘秀出来,一看,原来刚才官兵劈的是一块大石头。

  土地爷对刘秀说:“你是真龙天子、光复之帝,为了救你的性命,我用一块大石头变成你的替身。让官兵

  一砍,才把他们骗走了。”

  刘秀听了连忙磕头表示感谢。

  刘秀后来称帝,在铜山山梁下为土地爷重修庙宇,并敕封土地爷为“鸿德土地”。

  这个土地庙常年香火不断。

  连神仙都帮刘秀,只能说明王莽真的气数已尽。

  在安徽省西北部的界首市光武镇,刘秀的传说也很多。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考证,光武镇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个用皇帝谥号命名的建制镇。

  这个小镇的得名与刘秀的这次逃亡和一座庙有关。

  小镇过去叫赵路口,是个小村集,王莽的官军追杀刘秀时到这儿。

  当时天已黄昏,刘秀跑到集南头藏起来休息,官兵追到集北头住下。

  双方都累得人困马乏,但互相并不知道对方来到这儿了,单等次日天亮,大家爬起来追的再追、逃的再逃。

  当然,由于大家都在一个集子上,如果天亮了同时起来,刘秀很可能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吉人自有天助。刚到半夜,集南头的雄鸡忽然啼叫起来。

  刘秀听到鸡叫,连忙醒来逃命。

  等到天色微明,集北头的雄鸡报晓时,官兵起来干活,刘秀已经逃走一个多时辰了。

  至于为什么集子南头和北头的鸡叫有先有后,没有人能说清楚,大家提起这事儿都说刘秀命好。

  后来,为了纪念这块福地,刘秀称帝的当年,就下旨在这个小村集上建了一座庙。

  再后来,地方干部群众念念不忘刘秀,就用刘秀的谥号“光武”给这座庙当名字,称这个庙为“光武庙”。

  这个有着光武庙的小村历经沧桑,发展成今天的光武镇。

  就在界首市及其邻近的阜阳市、临泉县、太和县一带,关于刘秀这次逃难的故事传说可以说俯拾皆是。

  比如,阜阳有个搬马井,说的是刘秀这次逃难跑到这儿,人累马乏,人和马都浑身燥热、口渴难忍,他滚

  下马来想歇歇。

  谁知他的宝剑刚一拄地,地上“突突——”冒出一股请泉。

  刘秀大喜,连忙双膝跪地,双手捧水喝了个够。

  待他自己喝饱时,泉水已经涌出一口井来。刘秀忙转身去牵马,也想让爱马喝几口。

  可是,等他牵马来到井边,水位已很低。水深无桶,马使劲儿伸长脖子,还是够不到水。

  刘秀很着急,跪在地上,双手扒着井沿儿说:“井呵井呵,你要能歪一歪,让我的马儿也喝两口就好了。

  ”

  他话音刚落,就见这口井慢慢地倾斜,直到水涌到井沿儿。

  那马一直喝了个够,顿时精神百倍。

  刘秀立即起身,十分高兴,向井口拱一拱手,说声“谢谢”,策马继续奔命。

  与上面的故事比起来,黑虎庙的传说则多少有点儿悲情,但让人悲而不伤,发人深省。

  我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基本上是不骂人的,也极少有粗口。

  在写这篇东西写到王莽时好几次骂了他,实在没办法,我忍不住。这时对我来说,不是我不文明,实在是

  王莽太野蛮。

  请朋友们担待点儿吧。

  我请大家一起看看黑虎庙的故事,希望大家理解。

  在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北面二三公里处有个小王庄,附近有个大芦苇坑,坑中间的土岗子上有个黑虎庙,

  据说这庙是刘秀称帝后专门拨款,给一只名叫黑虎的狗建造的。

  给狗建庙,必有原因。

  过去这儿属于界首市,现在归安徽省太和县管辖。

  关于这个黑虎庙的来历,附近的大多数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能说个一清二楚,也与刘秀的这次逃难有关。

  刘秀只身逃命来到小王庄,仍然没有摆脱追兵,遇到了穷苦老汉王老大。

  王老大见是南阳君子刘秀,是为了打王莽才落难的,下决心要救他。

  王老大孤身一人,相伴的除了一间破茅草屋,就是他心爱的一只狗:又高又大,浑身漆黑,名叫黑虎。黑

  虎在王老大的精心饲养、呵护下,很通人性,是与他朝夕相伴的忠实朋友。

  王莽官兵的喊叫声越来越近,一间破茅草屋根本不能藏人,怎么办?

  王老大急中生智,把刘秀藏到村东边芦苇塘里的土岗子上。

  这里长着一人多深的芦苇和茅草,周围是个大水塘,不大引人注意。

  他悄悄地对刘秀说:“刘将军,你在这儿躲着,待一会儿我让黑虎来给你送饭。”

  他的话刚说完,刘秀因为连日奔跑,又累又困,很快晕倒了。

  王老大刚从芦苇坑里跑出来,官兵也追杀来到。

  官兵包围了小王庄和芦苇塘,到处搜索抢掠,拷问威逼老百姓交出刘秀,但没有得到半点儿刘秀的消息。

  为首的将领下令搜查芦苇坑,随行的人说,在诺大一个芦苇塘里,要搜一个人就象海里捞针似的,现在正

  是深秋,芦苇茅草见火就着,不如放火。刘秀不在里面就算他走运,他要在必定烧死无疑。

  于是,将领下令对芦苇塘放火。

  火借风势,顿时烈焰腾空,整个芦苇塘很快变成一片火海。

  王老大一看芦苇起火,生怕刘秀有个闪失,十分焦急,就偷偷唤过黑虎,让它到芦苇塘土岗子上去。

  因为黑虎是一条狗,便没有人过于注意它。

  黑虎迅速地、悄悄地跑到刘秀藏身的地方,见他正在酣睡未醒,烈火悄悄烧了过来。

  黑虎急得团团转,用爪子拍打刘秀,他不醒,用牙齿咬着他的战袍使劲儿拖,也拖不动。

  连日奔波加上高度紧张,刘秀实在太累了!

  黑虎急了,跑过去跳进冰冷的水塘里,带回一身水,往刘秀身边的芦苇茅草上抖。

  一趟又一趟,黑虎象穿梭一样,不断地用自己的身体带回水来,抖落在刘秀身边的茅草上,累得伸着血红

  的舌头。

  过了好大一会儿,看着芦苇坑快烧光了,官兵料到里面即使有人也必死无疑,便撤了。

  王老大急忙跑到土岗子上去。这时,刘秀刚刚醒来。

  两人看到,刘秀睡觉地方附近的芦苇茅草都是湿漉漉的,再远一点的全被烧焦了,旁边躺着的黑虎已经累

  死了。

  黑虎浑身黑漆漆的毛也是湿漉漉的,往水塘边留下一串串狗蹄的水印儿。

  王老大蹲下来,抚摸着黑虎,十分伤心。

  刘秀非常感动,不由得泪如雨下。

  他蹲到王老大身边,安慰着、颤抖着说:

  “王大哥,你的黑虎救了我一命,我刘秀永远不会忘记。等我灭了新莽,一定给黑虎立祠建庙!”

  说罢,二人找来铁锹,在土岗子上殡葬了黑虎,立了一座黑虎冢。

  后来,刘秀登基,始终没忘黑虎的救命之恩,专门发文、拨款,在小王庄东边芦苇丛中土岗子上建了一座

  “黑虎庙”。

  如今,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沧桑,黑虎庙已经荡然无存。

  可是,芦苇塘和土岗子遗址还在。

  我想,黑虎虽然是个畜生,可它对人类竟然如此深情!

  它情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救下刘秀,我们也只能说:

  王莽不灭,天理难容!!!

  我小时候生长在皖北农村,从刚记事起就喜欢听大人讲故事。

  我的奶奶是个极端善良的人,识字不多,深明大义,她最喜欢给我讲刘秀的故事。

  儿时的我每每哭闹了、调皮了,或者奶奶想找听众了,她就会把我叫到跟前:

  “来,我给你讲讲刘秀走南阳的故事……。”

  说到这儿,我忍不住要说插花娘娘的传说了。

  插花镇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城东35华里处,过去原名吕家铺子,是个仅有10多户人家的过路店。

  据传说,刘秀这次在小长安战败,单骑逃到这儿,口干舌燥,实在难忍。

  忽然,他看见村前有一口水井,一位头插鲜花的姑娘在用木桶打水。他急忙就走上前去行礼,向姑娘求一

  口水喝。

  姑娘见刘秀气喘吁吁、热汗直冒,不像个坏人,顿生同情之心,就提起水来放在他面前,让他喝。

  姑娘仔细打量,见刘秀仪表不凡、一脸正气,不由得肃然起敬,便提醒他慢慢喝,小心呛着。

  刘秀喝好了,向她拱手谢道:“我若有出头之日,一定厚报!”

  这位姑娘非常贤惠,人们都喜欢她,但她却时常引起她嫂子的嫉妒和刁难。

  刚才发生的这一幕,又恰恰被嫂子看到了。嫂子就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说她私通男人。

  姑娘父母早亡,哥哥又在外经商,这事儿没有人能给说个明白,她一气之下悬梁自尽了。

  再说刘秀登基之后,抽时间回报对他有过帮助的人。他念念不忘姑娘的让水之恩,就派人到这儿寻找她,

  打算重赏报答。

  使者回来报告,说姑娘当年就为了救人蒙辱而死,刘秀听了,心中不禁怆然!

  姑娘那温柔的面孔、善良的话语,还有她头上插着的那散发着清香的鲜花,时时在刘秀眼前晃动。

  为了给姑娘正名,也表彰她的救驾功德,刘秀忍着悲痛,下诏在吕家铺子为姑娘建庙,并且给她塑像,赐

  金花插在塑像头上,敕封她为“娘娘”。

  这座庙被称为“插花娘娘庙”,也叫“插花庙”。

  吕家铺子也因此改名插花庙,现在是阜阳市颖东区插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上面这些故事如此凄美!!

  快过去两千年了,人们仍然津津乐道着这些不可重复的故事。

  这些故事至少告诉我们:王莽是老百姓的敌人,刘秀是老百姓的刘秀。

  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来人们口口相传,爱憎分明,曲折生动,简洁流畅,已经形成了一种“刘秀传奇文化

  ”。

  研究、品味“刘秀传奇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那段历史、思考今天的生活。


  (https://www.biqwo.com/dudu/24/24979/14384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