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列国纪事 > 第六十章 晋楚抗衡

第六十章 晋楚抗衡


  晋国中兴,晋、楚争斗再度升温,新一轮诸侯混战又开始了。

  公元前574年,楚国乘晋厉公被栾书拘禁之机,起兵灭了亲附晋国和吴国的舒庸(今安徽舒城、庐江一带)。

  次年夏天,楚、郑两国联合进攻宋国,占领朝郏、幽丘,接着又攻克彭城(今江苏徐州),将逃亡在外的宋大夫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等五人送回彭城,派遣三百乘战车协助防守,企图切断晋、吴之间的通道。七月,宋国的老佐、华喜等人率军反击,围攻彭城。十一月,楚王派令尹子重率军救援,打退宋军,老佐战死。

  宋大夫华元向晋国告急,晋悼公犹豫不决,不想与楚军交锋。执政大臣韩厥劝谏说:“欲求于人,必先助人。要想继续称霸,就从救宋开始吧!”晋悼公接受韩厥的建议,亲帅大军开往宋国,进驻台谷,在靡角谷与楚军相遇。子重见晋军来势威猛,不战而返。

  十二月,晋悼公在宋国的虚朾(今山东泗水)与宋君、卫君、邾子、鲁孟献子、齐崔杼会见,重温盟约,共谋救宋之策。

  公元前572年春,诸侯联军包围彭城,守军投降。

  晋国人将鱼石等五大夫押回晋国,安置在瓠丘(今山西垣曲东南)。因齐国未出兵彭城,晋悼公又起兵伐齐,齐国请求议和,送太子光到晋国做人质。

  夏五月,晋韩厥、荀偃统领诸侯联军讨伐郑国,攻入郑都外城,在洧水打败郑国步兵。接着又从郑国的鄫地出发,攻取楚国的焦、夷二邑(今安徽毫州),接着又攻入陈国。晋悼公和卫献公驻军戚地(今河南濮阳北),作为后援。

  秋天,楚国派子辛率军救郑伐宋,攻入宋的吕、留二邑。郑国的子然也起兵反击,攻占宋的犬丘(今河南永城西北)。

  公元前571年春,楚王再次命领郑国伐宋。郑国人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夏天,郑成公积劳成疾,一病不起。郑大夫子驷劝谏他投靠晋国,以摆脱楚国扼制。郑成公不同意,说:“由于郑国的缘故,楚王的眼睛被晋人射伤,他是为了寡人啊!如果背叛他,就是抛弃自己的恩人和誓言,谁还会亲近我们?”

  秋七月,郑成公去世。子罕主持国事,子驷执掌政务,子国任司马。晋军再次侵入郑国,大夫们都提议归附晋国,子驷不同意,对大家说:“不可附晋,国君到死都没有改变命令。”

  深秋时节,晋知罃(知武子)在戚地会见各国大夫,谋划伐郑。孟献子(仲孙蔑)提议说:“可以在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筑城,派兵戍守,逼迫郑国屈服。”知罃认为可行,说:“这个主意很好!我尽快向晋侯复命。若晋侯同意在虎牢筑城,就是您的功劳。假如不同意,战争将转向齐国。晋侯的忧虑不只是郑国,更在齐国。这次齐国不来会见,幐国、薛国、小邾国也不来了,这都是因为齐国的缘故。”

  等到冬天,晋知罃再次在戚地会见各国大夫,商议在虎牢筑城。齐国的崔杼和滕国、薛国、小邾国的大夫都参加会见。

  于是,各国派兵在虎牢筑城,郑国无奈,只好与晋媾和。

  因吴国亲近晋国,楚国起兵伐吴。

  公元前570年,楚令尹子重组编一支精锐部队,攻克吴国的鸠兹(今安徽芜湖东南),到达衡山(今安徽当涂东北)。与此同时,楚国又派遣邓廖带领三百乘组甲兵车和三千名帛甲步兵,侵入吴国。吴军避其锋芒,放过楚军先头部队,将其拦腰截断,大败楚军,俘获楚将邓廖。<ww。ieng>吴军乘胜出击,占领楚国的驾邑(今安徽无为)。驾邑是楚国的富庶之地,邓廖是楚国的名将,因此楚国人都抱怨子重。子重郁郁不乐,患精神病而亡。子辛接替子重做了令尹。

  公元前568年夏天,吴王派大夫寿越出使晋国。

  九月丙午日,晋悼公在戚地大会诸侯,请大家会见寿越,同时命各国派兵驻守陈国,以防楚军侵袭。

  楚国人质问陈国,为什么背叛楚国?陈国人说,是由于令尹子辛欺凌小国,贪图私利的缘故。楚共王大怒,下令杀了子辛,让子囊接任令尹。是年冬天,楚共王派子囊率兵攻打陈国。

  十一月,晋悼公在城棣会合诸侯,谋划救援陈国。

  次年五月,晋悼公又在邢丘(今河南温县)会盟诸侯,下达指令,要求各国按时向晋国纳贡,并提出了具体的数目。会上,郑简公为讨好晋国,向晋侯贡献蔡国战俘。

  郑国不仅投靠晋国,又侵犯亲楚的蔡国,激怒楚王,遂命令尹子囊率领大军南下,讨伐郑国。

  楚国大军压境,郑国内部出现了分歧。子驷、子国、子耳想顺从楚国;子孔、子蟜、子展等人,却想等待晋国救援。子驷说:“《周诗》云:‘待河之清,人寿几何?太多占卜,自织网罗!’何不先屈从楚国,等到晋军来了,再顺从晋国,让百姓少受祸害,不也可以吗?”子展说:“小国事奉大国,讲求信义。失去信义,祸乱天天都会降临,灭亡也就没有多久了。何不加强防守,使楚军疲惫,等晋军来收拾他们,不也可以吗?”

  子驷不愿意抵抗,坚持与楚国人订立盟约。楚军随即撤退。

  楚军撤走后,郑国人又害怕晋国问罪,慌忙派大夫王子伯骈前往晋国诉苦,请求宽恕。晋知罃派人向王子伯骈传话说:“楚军伐郑,你们不来报告,很快就顺从了,这分明是郑伯的愿望,别人如何阻止?晋国打算和诸侯联军与你们在城下相见,请郑伯拿主意吧!”

  郑伯恐惧,又向楚国求救。这时(前564年夏天),正好秦景公派士雃出使楚国,请求一起攻打晋国,楚共王满口答应。

  子囊劝谏说:“不可,现在不能与晋国争斗。晋悼公施行仁政,起用贤良,唯才是举;卿让于贤,士重于教,庶勤于耕,群臣恪尽职守,工商皂隶安分守己;韩厥虽老,有知罃主政;范匄虽少,做中军副帅,位在中行偃之上;韩起虽少,做上军副帅,位在栾厌士魴之上;魏绛屡建奇功,甘愿辅佐赵武,做新军副帅。君明臣忠,上让下竞,国力正盛。在这种情势下,只能顺从,不可侵犯。请主公斟酌。”

  楚共王不同意,说:“寡人已经答应秦国,岂可食言?我们虽然比不上晋国,但与秦人合力进攻,总可以取胜吧?”秋天,楚共王率军驻扎武城,作为秦军的后援。秦军攻入晋国后,由于晋国发生饥荒,未能及时还击。

  冬十月,晋悼公召集各国诸侯,大举伐郑。

  甲戌日,晋、鲁、齐、宋、卫、曹、邾、滕、薛、杞、郳等十一**队到达汜水,晋悼公命令说:“修整器械,备足干粮;遣返老幼,患病者退居虎牢;宽免有罪过的将士,鼓足勇气,围攻郑国!”于是,诸侯联军分为四路,跟随晋知罃及荀偃、范匄、韩起、栾厌、士魴、赵武、魏绛等人,将郑都团团包围。

  郑伯畏惧,派使者向晋国求和。

  晋悼公征询大臣的意见,荀偃说:“暂且包围郑国,等楚军来救援时,再打败楚军。不然,郑国就不会真正屈服。”知罃说:“不如先答应与郑国结盟,然后撤退。让楚国去征伐郑国,消耗兵力。我们则把上、中、下、新四军,划分为三部,再加上诸侯的精锐部队,轮番与楚军交战,必定获胜。”诸侯们也都不想作战,晋悼公只好答应与郑国议和。

  十一月,晋侯在戏地(今河南登封嵩山北)与郑国结盟。郑国的大夫、嫡子,都跟随郑伯一起盟誓说:“自今结盟之后,郑国如果不能对晋国惟命是从,或者怀有异志,有如此盟!”郑子驷不服,快步上前说:“上天降祸于郑,让我们夹在两个大国之间,饱受煎熬。鬼神得不到祭祀,百姓不得安生,男女老幼颠沛流离,贫病交加,该向何处倾诉?结盟之后,倘若得不到保护,也不能有别的想法吗?”晋知罃也觉得盟书不公正,但争到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诸侯们一哄而散,各自回国。

  晋国人没有占到便宜,心中不快。十二月,再次攻打郑都的三面城门,未能攻克。闰月戊寅日,晋军从阴阪渡过洧水,袭击郑地,士兵疲惫不支,驻扎在阴口休整数日,然后返回。

  楚国听说郑、晋结盟,立刻起兵伐郑。

  郑子驷又想与楚国议和,子孔和子蟜说:“刚与晋国结盟,血水还没干就要背弃它,可以吗?”子驷和子展说:“盟书上说‘顺从强国’,现在楚军来打我们,晋国见死不救,那楚国就是强国,顺从它不也可以吗?况且我们是受人要挟而盟誓,这种不干净的盟书,背弃它,神灵是不过问的。”于是,郑、楚又在郑都结盟。

  晋悼公自郑国返回,行走途中,满目疮痍,深感痛心。回国以后,召集群臣说:“国家连年用兵,百姓困顿不堪,倘若再不休养生息,恐怕就无力与楚国抗衡了,如何是好?”

  魏绛进谏说:“不如开源节流,施以恩惠,将国内的积蓄借贷给百姓,以促进生产,谋求发展。自君主以下,凡有积存者,全部贡献出来,扶助百业,使‘国无滞积,亦无困人;公无禁利,亦无贪民。’国家事务,一应从简,祈祷不用牺牲,以货币替代;招待宾客,只用一种牲畜,不再新做器具,车马服饰够用即可。”

  晋悼公接受魏绛的建议,仅实施一年,国家就有了起色,接连三次出兵,楚军不敢与之抗争。

  公元前563年,晋悼公召集鲁、宋、卫、曹、莒、邾、滕、杞、小邾国的君主及齐太子光,在楚国的柤地(今江苏邳县西北)举行盟会,会见吴王寿梦,向楚国示威。四月戊午日,各国诸侯在柤地盟誓:服从盟主,讨伐不义。

  晋国的荀偃、范匄请求乘势攻取偪阳国(今山东峄城南),作为宋大夫向戎的封邑。晋军主帅知罃反对说:“偪阳城小而坚固,攻取它不算勇敢,攻而不克,却会遭人耻笑。”荀偃等坚持要攻,结果未能取胜。于是,又发动诸侯军合力围攻。偪阳人故意打开城门,引诱联军。联军不知有诈,乘机攻入城中。正前进时,闸门突然落下,联军被拦腰截断。进入城内的士兵惨遭围歼,伤亡大半。危急之时,郰邑长官叔梁纥(孔子的父亲)双手举起闸门,使陷入城内的将士得以出逃。

  鲁孟氏的家奴秦堇父用人力车拉着攻城的器械辎重到达城下,狄虒弥把车轮子卸下来,蒙上皮甲,作为盾牌,左手拿着它,右手持着戟,步兵排成单行,跟在他背后冲锋。偪阳城上的守军故意把布带吊下来,秦堇父拉着布带登城,刚到达城垛口,守城人砍断布带,秦堇父被摔了下来。守城人又吊下布带,秦堇父苏醒后又拉着布登城,反复三次,守军钦佩他勇敢,不再坚守。于是诸侯联军灭了偪阳国,晋悼公把偪阳送给宋平公,以交通吴国。

  楚国人恼怒,起兵报复亲附晋国的诸侯。

  夏六月,楚子囊和郑子耳合兵攻打宋国,驻军訾毋(今河南周口鹿邑)。庚午日,包围宋都商丘,攻打北城的桐门。秋七月,子囊、子耳攻打鲁国西境。回军途中又包围宋的萧邑。八月,攻克萧邑。九月,郑子耳又进攻宋国北境。

  晋国人也被激怒了,发动诸侯攻打郑国,进驻郑的牛首。

  郑国由于连年兵祸,引发国内暴动。

  叛乱者冲进宫廷,杀死执政子驷、司马子国、司空子耳,劫持郑简公进入北宫。司徒子孔事先知道有人叛乱,提前逃脱。子国的儿子子产(公孙桥)带领十七乘战车,攻入叛党盘踞的北宫,子蟜召集城内民众协助,杀死叛党首领尉止和子师,司臣和堵女父逃奔宋国,侯晋逃往晋国,其余歹徒全被诛杀,暴乱平息。

  于是,司空子孔主政,拟定盟书,排布位次,立规听政。卿大夫和各级长官不服,子孔想要杀掉他们,子产极力劝阻。最终烧毁盟书,才让大家安定下来。

  公元前562年秋,秦国派兵跟随楚王救郑,郑伯亲往迎接,接着又攻打宋国。

  九月,诸侯军队全体出动,攻打郑国。郑伯恐惧,派使臣告诉楚王说:“郑国危急,准备顺从晋国,再也不能拥戴君王了。”楚王发怒,拘禁了郑国使臣。诸侯军在郑国东门阅兵示威。郑国向晋国求和,冬十月郑、晋两国结盟。

  十二月戊寅日,晋悼公在萧鱼(今河南许昌)会见郑伯,赦免了郑国俘虏。郑国为表示感谢,送来美女、侍妾三十名,乐师三名,舞女十六名,两架编钟及许多珍贵的小钟,各式辂车十五辆,战车一百乘。悼公将乐队的一半赐给魏绛,对他说:“自从任用爱卿以来,八年中间,九次会合诸侯,安抚戎狄,治理中原,都是你出的力呀!请与寡人共同享用这些。”魏绛几次辞谢,最后才勉强接受。

  秦国为救援郑国,派兵渡过黄河,向晋国发起进攻。秦、晋两军在栎地交战,晋军大败。

  公元前561年秋天,吴王寿梦去世,诸樊继位。次年夏天,晋知罃、士魴相继去世。晋悼公也积劳成疾,无力亲征。秋天,楚共王去世,康王继位。于是,中原出现短暂的宁静。

  公元前558年冬天,晋悼公去世,儿子彪继位,这就是晋平公。

  晋平公元年春天,安葬悼公,选贤任能。羊舌肸任太傅,张君臣做中军司马,祈奚、韩襄、栾盈、范鞅为公族大夫,虞丘书做乘马御。改穿吉服,在曲沃举行烝祭。

  为巩固霸主地位,晋平公即位之初,便迫不及待地沿黄河而下,在淏梁(今河南济源)会合诸侯。鲁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成公、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应邀参加会见。齐灵公不愿追随晋国,派大夫高厚赴会。

  诸侯会见时,晋平公拘捕了邾宣公、莒犁比公,惩治他们侵扰鲁国,与齐、楚亲近之罪。随后,又在温地设宴,让参会的各国大夫咏诗、舞蹈,以窥视他们对晋国的态度。大夫们都小心谨慎,生怕出现纰漏。高厚内心惶恐,诗辞与舞步不能相合。晋人本想找齐人的麻烦,正好发现了破绽。荀偃乘机发难,怒吼道:“诸侯有二心了!”强迫高厚与诸大夫盟誓。高厚很害怕,当晚就逃走了。

  ——淏梁之盟,成为晋国讨伐齐国的前奏。


  (https://www.biqwo.com/dudu/2/2786/148037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