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 > 鬼借灵位

鬼借灵位


  「」

  南朝时宋国的司马文宣,是河内人,非常信奉佛法。

  元嘉九年的时候,他的母亲与弟弟相继去世。

  在十五日的早上,忽然见到弟弟坐在自己的灵座上,不停的嗟叹不安,跟他要祭品食物。

  文宣试着跟他交谈说:“你生前平常就修行十善,照佛经上所言,你应该可以生天,或是生在人道,为何如今生在鬼道呢?”

  那个鬼沉吟半天,无言以对。

  当天晚上,文宣梦到他弟弟跟他说:‘我生前修善,现在已经获得善报生天了。上午灵床上的鬼,是魔魅,不是我。为了怕你怀疑觉得奇怪,所以特别来告诉你。”

  第二天早上,文宣就请僧人诵首楞严经。

  然后又叫人把鬼捉了起来,鬼起初逃到床底下,后来又走到门外,这时鬼的形像变得稍微有点丑恶。

  文宣全家都很害怕,厉声呵斥要鬼离开。

  鬼说:“我只不过是饥饿来乞食而已。”

  结果这个鬼,好几天之后才走。

  不久,文宣母亲灵位床头又有一个鬼出现。

  这个鬼身体是赤色的,长得很高大健壮。

  文宣的长子孝祖,和鬼交谈,这个鬼回答得很详细。

  起初家人有些恐惧,后来慢慢不害怕而习惯了。

  鬼也渐渐和他们亲近熟悉起来,和他们同居相处,犹如一家人般。

  当时京城大家都相传这件事,到他们家来看鬼的人络驿不绝。

  南林寺及灵味寺的僧人,和鬼很谈得来。

  鬼说:“生前我也是个尊贵的人,因为犯了很多罪恶,得了鬼身,至今尚未受报完。去年有四百部鬼(鬼也是部队开过来的!),奉命来大行疾疠,让命该绝的人得灾,不去打扰修行人。但是这些鬼有些做的过了头,也让修福修善的人罹难,因此冥府派我来监察这件事。”

  僧人拿食物给他吃,鬼说:“我自己有粮食,不能吃你们的食物。”

  灵味寺僧含沙门问他说:‘鬼大多都能知道很多事,我想请问你,我前生是从那里来的,这辈子又为何会出家呢?”

  鬼回答说:‘你前辈子也是人,你出家是由于自己发愿之故。’另外他们又问了很多人生死之事,他都简单的作了回答,而且很灵。

  含沙门又问说:‘人道和鬼道不同,你既不求人问的饮食,为何在人间逗留这么久呢?’鬼回答说:‘我要收捕这里的一名女子,由于她戒律持得很好,所以很难捕到她,这就是我稽留这么久的原因。在这儿打搅主人,实在很惭愧。’从此以后,他就很少再现形。

  以后来看鬼的人,也都只能听见声音而已,这是元嘉十年时候的事。

  到了三月二十八日,鬼对文宣说:‘我暂时寄住你家,而你们全家都这么努力培福。我让你们这么麻烦,也不适宜久留了。’长子孝祖说:‘你可以寄住没关系呀,不过为什么要住在我们先人的亡灵牌位呢?’鬼回答说:‘你们家的亡人,都已经投胎各有他们自己的眷属了。这些灵座都是空的,所以我暂时方便借住而已。’于是鬼就告辞而去。

  「原文」宋司马文宣,河内人也,颇信佛法。

  元嘉九年丁母难弟丧,月望旦,忽见其弟身形于灵座上,不异平日。

  回遑叹嗟,讽求饮食。

  文宣乃试与言曰:“汝平生时修行十善,若如经言,应得生天。若在人道,何故乃生此鬼中耶?”

  沉吟俯仰默然无对。

  文宣即夕梦见其弟云:“生所修善蒙报生天,旦灵床之鬼,是魔魅耳,非其身也,恐兄疑怪,故诣以白兄!”

  文宣明旦请僧转首《楞严经》,令人扑系之,鬼乃逃入床下,又走户外,形稍丑恶,举家骇惧,詈叱遣之。

  鬼云:“饿乞食耳!”积日乃去。

  顷之,母灵床头有一鬼,肤体赤色,身甚长壮。

  文宣长息孝祖,与言往反,答对周悉。

  初虽恐惧,末稍安习之,鬼亦转相附狎,居处出入殆同家人,于时京师传相报告,往来观者门巷叠迹。

  时南林寺有僧,与灵味寺僧含沙门,与鬼言论亦甚款曲。

  鬼云:“昔世尝为尊贵,以犯众恶,受报未竟,果此鬼身。去寅年,有四百部鬼。大行疾疠,所应钟灾者,不忤道人耳。而犯横极众,多滥福善,故使我来监察之也。”

  僧以食与之,鬼曰:“我自有粮,不得进此食也。”

  含曰:“鬼多知,我生何来,何因作道人?”

  答曰:“人中来,出家因缘本誓愿也。”

  问诸存亡生死所趣,略皆答对,具有灵验。

  含曰:“人鬼道殊,汝既不求食,何为久留?”

  鬼曰:“此间有一子女,应在收捕,而奉戒精勤,故难可得。”

  比曰:“稽留用此故也。藉乱主人有愧不少。”自此已后不甚见形。

  后往视者但闻语耳。

  时元嘉十年也,至三月二十八日。

  语文宣云,暂来寄住,而汝倾家营福,见畏如此,那得久留。

  孝祖云:“听汝寄住,何故据人先亡灵筵耶?”

  答曰:“汝家亡者各有所属,此座空设,故权寄耳。”

  于是辞去。


  (https://www.biqwo.com/dudu/19/19894/858069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