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冉氏圣朝 > 第十一章 练兵 下

第十一章 练兵 下


  话说自第一天训练起,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冉闵借鉴了许多未来现代化军队的训练方法,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对部队进行严酷的训练,而是从站军姿,摆军阵,队列变换以及敬礼等基础的训练来规范将士们的行为,磨炼他们的意志,以加强其纪律性,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来自未来的冉闵深深的知道,对于这些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士兵来说,讲些大道理是没有用的,与其把服从的精神与坚韧的意志通过话语植入他们的脑海,倒不如用百遍、千遍的训练来刻入他们的血肉之中。

  最开始,所有的将士,包括张涛都不以为然。有些胆大的士兵甚至对着冉闵叫嚷这种训练实在太简单了,这是轻视了他们,他们希望有更有难度的训练。对此,冉闵只是微微一笑道:“别急,来日方长,以后你们会为今天说出的话而后悔万分的。”然后执意让他们先做过再说。

  果然,就站军姿这一项,不到半个时辰就要许多的士兵坚持不住了。直到这时,所有的士兵才恍然醒悟,将军的练兵之法果然不是如此的简单的,只是不知道将军的“来日方长”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有更恐怖的东西在等着我们?不由得,将士们不禁对刚才“口出狂言”的那几个士兵们有了一丝怨念。

  一个时辰过去了,要知道,这可是烈日当空大白天。所以越来越多的士兵感觉到双腿酸疼,头昏脑涨,眼冒金星。

  “轰”一个士兵再也忍受不住,摔倒在地,这一倒就如同触碰了多米诺骨牌似的,在场的士兵一个接一个的摔倒在地。

  一个半时辰过去过去了,场上的士兵已经倒下了三分之一;两个时辰过去了,场上只剩下了二十余人。

  看到这里,冉闵知道效果已经达到,遂下达了休息的命令。这时,尚有神智的将士们才恍然发现,他们的将军冉闵也陪同他们站了两个时辰,更厉害的是他还穿戴了一副三十余斤的重甲。而看定睛一看冉闵的脸部,居然没有流出一丝汗迹。一时之间,冉闵在将士们心中的形象更为高大,一个实力高强又甘愿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的将军,怎能不让他们为之敬仰。

  正是从这一刻起,未来纵横天下的无当军有了他们毕生的也是唯一的主人,即使是遇到任何的困难,即使是冉闵最挫败的时刻,也没有一个背叛者。后世历史学家经过考证得到这一结论后不由得大呼:这是奇迹,人类军事史上最大的奇迹,这是只有圣皇才能创造的奇迹。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待经过一个月的基础训练之后,冉闵看到的是一支只是从表面看来精气十足的“虎狼之师”,不过冉闵深知,这只是徒有其表罢了,他们离真正的精锐还远着呢。

  冉闵随后参考后世特种部队的训练方法,设计出了如下训练大纲:

  一、早晨5:30起床,在每人身上加上50斤的重物围着训练场跑三圈。以训练将士门的体能与耐力:

  二、跑完步休息半个小时候,每人以后世举重的姿势,将50斤重物举1000下,以提高将士们的臂力,跨力,以及腹部力量;

  三、继续沿袭站军姿的“优良”传统,每人身负30斤的重物在烈日下站两个时辰,有人说下雨了怎么办?不是有句话叫“风雨无阻”嘛

  四、练习倒功,即高高向后跃起1·5米,用背重重的砸向地面,以提高身体的抗打击能力。

  偶尔冉闵还会突然吹出紧急集合令,半夜的,可把这些士兵们折腾得够呛,事后冉闵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他们好,要提高他们的警惕力,提高预防敌人的夜袭的能力。还别说,以后冉闵所有的敌人在付出了无数血的教训后,形成了决不能夜袭无当军的铁律。说不定这一铁律就是根源与这无厘头的反夜袭训练呢。只有到底是不是,只有天知道了。

  当将士们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魔鬼式”的训练后,才深刻的知道了什么叫“来日方长”,而当初那几个抱怨训练太简单的士兵们在袍泽们无比怨念的眼神下,那真是如芒刺背,寝食不安。话说是谁说用眼睛杀人只是绝顶高手的权利的。这不,最后这些“狂妄”的士兵虽然没死,但也是在“心甘情愿”为所有袍泽洗了一个月的裹脚布后才感觉好了许多。

  奇怪,为什么没人去怪冉闵呢,这些方案可是他提出了的呀。如果你是这个军队中的一员,你发现你的将军训练的量是你们的三倍,你们还会对他有很大的怨言吗?国人有一个优点与缺点并存的特性,那就是只有有人肯带头,刀山火海都能闯。何况还是这种以身作则的带头呢,所以尽管将士们每天都被这种训练练得“死去活来”却也无一人退缩,然而在冉闵的带头下,拼命地坚持了下来。

  但是在日常的训练中,这种练法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高强度的训练必然会带来高要求的营养摄入以及大量的盐。为这,冉闵几次厚着脸皮去找王平“讨要”,头几次,王平还比较好说话,大量的蛋、肉以及醋布供应给了冉闵,但后来就开始推辞了,直到有一天王平实在没有了办法将冉闵带到乞活军的仓库后,冉闵却是再也没有向王平要过物资了。

  其实想也知道。,作为一支几乎完全由流民组成的被石虎击败的溃军,仓库又能有多少物资呢,何况这些物资还有养活乞活军全军上下十几万的人口,要知道除了正式的军队,山寨中的百姓平时只有粥喝,而这相对于整个北方的大多数汉人而言,实在是“太平盛世”才有的待遇了。

  ps:这里说一下,冉瞻三兄弟各有分工,冉瞻是大当家,权利最大,主管一切,但以军事为侧重点;二当家李彦一起是个读书人,后来看山河破碎,遂投笔从戎,所以他主管政治上的大小事务,乞活军的人员升迁皆由他来管;而王平曾经作为冉闵母亲的家将,倒也向账房先生学过几天财务,所以王平就来负责乞活军的物资管理了。

  冉闵知道乞活军的后勤是何等的吃紧后,也打消了继续向王平索要物资的念头,但总不能让士兵们饿着肚子训练吧,一阵苦思后,冉闵有了办法。

  食盐的问题好解决,冉闵当年虽然只是一个文科生,但也是个混迹网文的宅男。混迹网文好啊,网文世界里的主角哪一个不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拳打文科书呆子,脚踹理科阿拉伯的。

  这不,当年一时性起的记住晒制食盐的方法终于派上了用场,这山西不是池盐多么,著名的运城盐池可离太行山不远呢。自己在这附近找找应该是能找到盐池的,然后把自己脑袋中的关于晒言的知识告诉义父即可(王平虽没有承认,但冉闵心中可是已经把王平当作自己的义父了)。

  果然,王平得到冉闵的晒盐之法后大喜,连声说冉闵真是个天才,然后一股脑的一方面带着寨中的百姓去准备晒烟的各项事宜,一方面派军队去探查,看看周围是否有盐池,仅仅一天时间,就把所有的事情办妥了,并在隔天就产出了第一批盐。

  看到纯白如雪的食盐,王平不由的乐开了花,而山寨中的百姓在得知此法是冉闵提出来后更是连连称赞冉闵文曲下凡云云。不远处的李玉莹更是兴奋的难以自制,仿佛这件事是她做的一般。就连随后赶来的冉瞻那看到冉闵就发黑的脸上也露出了几丝笑容。

  而造成如此的轰动,恐怕也是冉闵所料未及的。他实在是小看了食盐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他不知道中国古代有多少的战争是为食盐而打的,也不知道有多少的势力因食盐而兴,因食盐而亡。尚未完全融入这个时代的冉闵实在难以理解这些古人如此兴奋的因由。

  食盐的问题解决了,如何保持士兵们的营养供应成为了冉闵的头号难题。怎么办呢?中国有句话不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这太行山别的不多,这动物那是绝对不少的,现在不仅没有动物保护这一说,杀掉些豺狼虎豹什么的还是英雄呢。

  这下好办了,不正愁虽然将士们各方面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就是没有实战能力嘛。好吧,就从“狩猎”开始吧。

  吼吼,太行山的动物们可就要遭殃了。

  ahref=http://www.qidian.com>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https://www.biqwo.com/dudu/155/155744/833368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