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左道 > 第七十二章 拆尽长城贴上脸

第七十二章 拆尽长城贴上脸


  听到这里,李三思也暗叫不好,心中有些发虚,不自禁地移开目光,不敢看他。然而,韩一秋的声音依然是清清楚楚地传了过来:“这字有些稚嫩,但写字之人到也根骨灵秀,却又不肯好好地写,偏偏要故作狂放粗豪,却毕竟还是难掩这骨子里的六七分妍秀与三四分跳脱。依这些来看,若我所料不差,这似乎到像是一位十几岁的姑娘家的手笔,娘胎里带来的脂粉味道儿那是怎么也掩盖不掉的。”

  李三思心中暗叫厉害,他先前也前怕霍小玉的字让人瞧出是女子,便吩咐她刻意仿着男子的狂放粗豪写。哪知竟被这韩一秋一眼识破,不单如此,他还竟将霍小玉的年纪也猜得差不多。

  赵县丞的脸皮没李三思厚,更是心中叫苦,想着这肯定是要丢脸丢大了,心中只盼韩一秋就此住口不说。哪知韩一秋却还没完,续向柯员外道:“员外,这幅字卷不知是贵府哪位女客所作。她本身秉赋甚佳,是可造之材。书画一道,贵在肆情任性,以笔写心,方为上乘。没有张旭的率性旷达,便学不得他的狂草,强学也是邯郸学步,成不得样子。她这样强行矫饰的写字法儿,不免是入了歧途。见她材质不错,我就生了那么一点爱才之心,员外若是方便,不妨将她唤来让我见上一见,当面点拨她几句。不敢说受益终生,也教她少走许多弯路。”

  这一番话声音不大,却是清清楚楚传入了厅中众宾客的耳中。众人便一齐向李三思这边注目过来,目光之中尽是狐疑。赵县丞赶紧假装低头喝茶,借机遮掩脸上的燥红,心中又是叫苦又是暗悔:“我没事带他过来凑这个热闹干什么?又没事跟他说什么他像读书人?害得他真带了代笔的题字当贺礼。我和他同来,荣光有我的份儿,丢脸又怎么会没我的份儿?丢了这一场大脸,我以后怎么在这县里混?”

  韩一秋顺着众人目光看向李、赵两人那边,瞧见赵县丞又脸色燥红,而李三思却神色如常,他心中到还以为是这个中年人请人代笔。柯员外这时也猜出了七八分缘故,他为人乖觉,不愿当众指认李三思出来让他丢脸,嘴上就支支吾吾:“这……这是一位少年宾客送来的题赠,自然是入不得先生的法眼了。先生也不必太放在心上……”主人不直说,众宾客也就更不好直说了,心中却已有七八分信了韩一秋所言,只是不便向当众李三思发问而已。

  李三思若是要脸知耻的人,这时候就该趴在地上找一找地缝儿,但他的脸皮早就捐出去作了城墙拐角,竟是半点颜色也没有。有道是,好汉流血不认怂。众目睽睽之下的这个怂,就算是把长城的砖全拆下来贴在脸上,那也不能认!他咬咬牙,挺身上前,向韩一秋作了一个揖,当众朗声道:“韩先生,这诗卷是晚辈赠与柯员外的。”

  韩一秋一怔,心中随即就明白过来,点点头道:“原来是你。这诗其实不错,这字……也不差。少年人,写成这样,到也难得。”因着李三思先前以陶渊明的诗句善意劝喻他不要对亡妻太过挂怀,正好触动他深隐的痛思,心中对李三思也就生出了一些好感。此刻知道自己无意之中让李三思身陷尴尬,韩一秋也就想把话往回里说一些,替他挽回几分脸面儿。

  要争就争个全脸,李三思不敢知足,又道:“先生既然慷慨指点晚辈,晚辈不敢置疑,自当潜心受教。但不知先生能否挥毫题上一首,也教晚辈开一开眼?”

  众人都听出来了,这话有点要和韩一秋比试的意思,心中都想:“这位李先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韩一秋深深看了李三思一眼,突然双目精光一闪,脸上光彩大盛,喝道:“拿笔墨来。”

  柯员外大喜,自己从此能留得这位大名士的墨宝,以后挂在家里可当真就是蓬壁生辉了。他赶紧催仆人拿来文宝四宝,再亲自动手帮着将韩先生面前桌子上的点心果盘略作收拾,铺好纸张,磨好墨。韩一秋提笔染墨,微一思索,挥毫一气呵成,写一首《贺新婚》:“华月一袭除阁堂,香云数抹斗新妆。因风传语张京兆,日画春山几许长。”

  众人不管懂与不懂,自然是没口子喝彩叫好。李三思粗通诗文,也略略看得出这诗的意境确实较霍小玉代笔的诗要高。至于这字,则是清奇峭拔,如百丈乱崖生怪木,一股不尽森森之意淋漓纸上,比霍小玉更是强得太多。李三思上前一步,装模作样地端看了一番这诗,向韩一秋恭声道:“韩先生的这字果然极好,晚辈哪里能及得万一?”

  韩一秋心道:“算你识相。”正想嘉勉鼓励他几句,叫他不太过自谦。哪知李三思话头儿一转,“晚辈斗胆,却另有陋见:先生的这诗虽然古意盎然,独具意趣,诗是十分好诗,只是拟古太过,这新颖气象就稍有不足。晚辈愚见,以为这诗词一道,最好能别出心裁。不然,即便作得再好,那也是白璧微瑕。”

  李三思的这番夸夸其谈并无大错,韩一秋听了也不能反驳,微笑道:“你说得不错。这韵律、意像与新意的确是诗中三宝。你既然说我的这首诗新意不足,我也不好否认。听你的意思,到像是能出新意。不如就请你挥就一首别出心裁的诗作如何?”言毕,他就把手中的笔往李三思面前一递。

  李三思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哪里敢接笔?他又一拱手,向韩一秋、石员外及众位宾客作了一个揖,朗声道:“韩先生、石员外、众位宾客,晚辈的字自然是远远比不上韩先生这等高人,也就不好班门弄斧了。诗嘛,自然也比不上。但韩先生既有所命,晚辈怎敢拒却?也就好献丑了。韩先生命晚辈赋一首别出心裁、有新意的诗,晚辈也就只好一意求新。在韵律与意像上,晚辈不敢与韩先生相比,也就只好不讲究了。不然,岂不是显得晚辈对前辈尊长无礼?”

  众人一听,也觉得颇得有几分道理:若是处处事事都与前辈尊长较劲儿,哪里是谦敬前辈尊长的道理?却都猜不到,李三思谦逊地声称不敢在前辈尊长面前讲究音韵和意像,只是因为自己压根就讲究不来。

  李三思见造势也造差不多了,便咳嗽一声,装腔作势地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遂能七步成诗。晚辈斗胆,只要四步。若是作得不好,诸位莫要取笑。”

  此言一出,众人也都是一齐轻轻惊呼出声,脸上纷纷露出诧异与钦敬神色。这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妇孺皆知,敢仿效他的人,不是不知死活,就是当真身负绝学。赵县丞听了,更是差点昏倒。他自然知道李三思有几斤几两,先前见他对着韩一秋这位大行家夸夸其谈。他当时就恨不得捂住李三思的嘴,拖到无人处,再找来牛皮缝在他嘴上,让他自吹牛皮吹个够,别连累自己跟着被人取笑就好。

  限时成诗的规矩是要请他人命题,切题成诗,不然就作不得数。若是预先作好一首,再当众吟出,岂不是谁都能才高八斗了?李三思向韩一秋深深一揖,恭声道:“韩先生,今日是柯员外家新婚大喜。晚辈甚感荣幸,想借此机会吟上几句,当面向柯员外表一表祝福之意。敬请前辈出题。”

  韩一秋微微一怔,心道:“你话里都说了想吟诗向柯员外祝福,这是自己都先把题目给定了,却又来请我出题?当着柯员外和众宾客的面儿,我难道就能不准你吟诗祝福?”他本来也对李三思心存几分好感,也无意为难于他,便把题目定得十分宽泛:“只要是喜庆吉祥之意,都无不可。”又想着也不能让李三思太轻易过关,便随即补了一句:“你再三自称能有新颖气象。这诗若是落了半点窠臼,便算你夸嘴!”

  李三思应了,当下更不迟疑,抬足便向花厅正中迈出一步,朗声吟出第一句:“一颗两颗三四颗。”

  花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众人相顾愕然,都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李三思稍一停顿,又迈出一步,吟出第二句:“五颗六颗七八颗。”

  围观众宾客之中有人忍不住哄笑道:“哈哈,数粟子么?”

  李三思恍若未闻,从容又迈出一步,吟出第三句:“九颗十颗十一颗。”

  众人再也忍耐不住,顿时直笑得前仰后合,就连韩一秋这等深具涵养的高人,也不禁忍俊不禁。赵县丞更是险些吐出一口老血来,想到这事很快便能由众宾客之口传扬得全城皆知,全县百姓将李三思当作笑柄的同时也少不得会把自己给捎上,他就觉得牙根儿直痒。

  -----------------求收藏推荐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https://www.biqwo.com/dudu/14/14798/433664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