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主播到影帝 > 第231章 传统戏剧的桎梏

第231章 传统戏剧的桎梏


  用一句前世很有名的影视剧中的台词来说。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就连今生鹏达为了能够拓展受众,都为此付出了不小的心血,更何况是其他?


  要知道鹏达为了成为真正的影视剧制作公司,或者说,在人们的认知之中,成为一家优秀的影视剧公司,都前后制作了多部青春偶像剧。


  这才稍稍扭转了一下业内对于鹏达的初印象。


  然而距离鹏达彻底扭转形象,成为影视剧制作公司,还有着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传统戏剧在如何宣传自己这方面,显然更加无能为力。


  本身传统戏剧就具有排他性,一个地域有着一个地域的特点。


  某些传统戏剧,也只是在本地域才能够得到流行,换了其他地域,未必能有多少受众。


  再加上华夏传统戏剧讲究的是手艺。


  什么叫做手艺?


  传承。


  旧体制下的古法传承,才是手艺。


  而这,也就是一直制约传统戏剧逐渐走向灭亡的根本。


  其实在彭辉看来,就算是在近代,那些所谓的传统戏剧,也都是经过各种地域戏剧类型融合才走到尽头的。


  单纯认为传承就要传承的原汁原味,才是显得见识浅薄。


  虽说在华夏古代和近代之中,都讲究留一手,也有说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是所有的传承技艺,都是经过无数先辈们修习之后,带到祖国各地进行开枝散叶的。


  传统的东西并不见得都是好的。


  但是也不见得都是差的。


  说起这个,彭辉偶然间想起了一件前世的趣事。


  在一次忘记具体是什么事情里面,一个女教师,被一位还算有名的大V称呼为“女先生”。


  结果一群田园女拳就跳了出来,各种指责大V不应该叫女先生,而是应该叫女士。


  认为“先生”是用来称呼男士,是大V看不起女人……


  当时彭辉的脸就跟地铁、老头、手机是一模一样的。


  在华夏古代,对于女老师的尊称就是“女先生”。


  先生本身就有着“达者为先”的意思。


  虽然如今是现代,虽然如今先生一般代指男性。


  但是称呼一位女教师为女先生,也并没有任何错误的地方。


  可偏偏这群只知道女拳的田园狗们,非要如此咬文嚼字,那和前世的美国所谓的政治正确有什么区别?


  偏偏这种人在华夏很多。


  其实想一想也能明白。


  3个多亿的美国人,都能够冒出一堆种族主义者,那十几个亿人的华夏,有这样的人太正常不过。


  尤其是现如今伴随着网络的兴起,以前的那些奇葩全都一个赛一个的冒出来,不得不说,前世同样的时候,那么多的烂片出现,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前世业内有一句名言。


  烂片让国内的傻叉观众和普通观众区分开。


  这句话乍一听有些不对劲,可你想一想,这烂片也的确将原本因为千禧年之初,那些受限于消息传播速度缓慢,而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脑缺们纷纷跳了出来。


  其实都说现在的戏没有以前的戏好。


  但是当我们回顾所谓的童年经典,却发现一部又一部的经典剧,都变成了让人极其辣眼睛的作品。


  有些戏,以现如今的眼光去看,当然是各种让人吐槽。


  但是在当年,我们却偏偏看得津津有味。


  不得不说,后这些人承受了太多太多。


  彭辉虽然有心复兴国产戏剧,但是却并不是盲目的复兴。


  因为许多传统戏剧的三观本身就有问题。


  而且想要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就需要做到让传统戏剧能够盈利。


  这一点上,其实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标准。


  什么标准?


  那就是游历天下。


  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如同德云社一样,在全国范围内成立戏剧社,然后通过剧场演出的方式,进行传统戏剧的传播。


  当然,这很难。


  就不说如何培养了。


  就只说如何盈利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最好的方式,在彭辉看来,就是融合。


  比如设置一到N队成员。


  每一队成员擅长的戏种不同。


  按照一周五天到七天的时间进行演出。


  每一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曲目。


  当然,这些曲目可以少,但一定要精。


  至于到底有多少剧种的话……


  那就看到时候有谁愿意加入了。


  招募和培养可以聘请专业的老师。


  至于所谓的地域偏见什么的……


  没必要。


  对于观众而言,花上一笔钱去看戏剧,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前期主要是吸引观众,差不多烧个十亿就差不多了。


  工资按照业内普通标准的1.5倍开。


  愿意拖家带口来的,那就给予一定的照顾。


  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住房问题。


  别的不说,先把人才留住。


  等到第一批戏剧演员将观众吸引过来,第二批也就差不多好了。


  可以组建全国范围内的儿童戏剧社嘛。


  一方面可以培养当地孩子的兴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用来培养好的苗子。


  其实说实话,传统文化为什么始终无法拓展开?


  原因就在于一些老派的人的偏见。


  对于他们而言,传承知识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的东西永远不过时。


  其实说白了,现如今的戏剧界,基本上也和相声界没有什么区别。


  都是一群尸位素餐、行将就木的家伙们把持着上面的话语权。


  就算年轻人想要改革、想要进步,想要有所发展,也往往会被各种打击。


  前世关于德云社,有着这样一句玩笑话。


  相声界没有德云社,已经“黄”了。


  相声界有了德云社,变得更“黄”了。


  不得不说,华夏的语言文字有着太多太多的魅力。


  同样的一个字,却完全有着不同的含义。


  而老郭的德云社之所以被打压,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举个例子。


  当一些所谓的相声前辈积极想将相声搬到电视荧幕上,却发现相声和电视荧幕完全不搭,最终相声已经竭尽灯灭。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直被业内排挤,始终无法进入所谓的“主流”相声圈的老郭,却喊出了和所谓“主流”相声圈完全截然相反的口号。


  (https://www.biqwo.com/dudu/123/123923/682942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w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wo.com